“你可以先看,但你看完之后,小说只能给我。”
何书墨敏锐察觉到不对:“这档案有问题?”
陈锦玉神色嘲弄:“不是有问题,是太没问题了,或者说,他的问题,不是你能对付的。你对付不了,何谈弄倒唐智全?”
何书墨将稿纸放在桌上,拿起卷宗。
魏党的卷宗确实细致,看起来曾经也周密地调查过唐智全。
从唐智全的籍贯,到亲戚朋友,到家族背景,到个人履历……
以上繁琐之处,何书墨直接省略,跳到最后结论。
唐智全身处御廷司,自然不可能完美无缺,他确实牵扯许多案子。但或许是因为误会,或许是因为他本身就是带刀使者,有很强的反侦察能力,总而言之,所有调查全都无疾而终。
唯一一处没有无疾而终的调查,来自唐智全上任御廷司之前。
唐智全参加过武举考试。
成绩不错,当年第三,称“武探花”。
何书墨回忆了一下唐智全的身材,心说唐智全如今的武道修为已达七品,当年武举考生获得“探花”,好像也没什么问题吧。
何书墨继续看下去。
顿时发现不对。
武举考试,虽然以比武为主,但却还有“策问”一项。
主考武生的“文化水平”和“兵法理解”。
唐智全的策问成绩很不错,一举助他夺得“武探花”之名。
而“武探花”的名头,也在随后帮助他进入御廷司,成为一名拥有监察实权的御廷司行走。
但问题就出现在“策问”上。
据卷宗记载,唐智全压根没上过私塾,字能认多少都不好说,他是靠什么去写的“策问”?
假如唐智全策问水平很一般,那他就不可能拿到“武探花”之名。
可唐智全就是超常发挥,就是拿到了。
何书墨继续往下看。
登时发现一个意外之喜。
当年负责武举考试的兵部官员,正是刚踏入官场不久的侍郎之子,张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