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两个样貌最多十一二岁的少年,身后背弓、腰间挂着短剑。
远远的看到他们来,街道两旁的行人赶紧躲闪,城门立即为他们打开……
胡翊看这两个骑马的少年,一身英气,问道:
“这二人是谁啊?”
胡承佑答道,“一个是徐大帅之子,名叫徐辉祖,另一个是常大帅之子常茂。”
徐达和常遇春的儿子。
胡显一脸羡慕,问道:
“开国功臣家的子嗣,承佑,你跟他们相熟吗?”
胡承佑摇起了头,“这种开国功勋家的子弟,那些大人们想要巴结都没有门路,不是咱们能结交到的。”
胡显点了下头。
接下来的几天,胡翊都在正阳门外义诊。
一开始是免费看病、抓药,后来银子花的差不多了,就改为只免费开方。
即便如此,他医名逐渐传扬,慕名而来的人反而更多了。
胡惟庸这两日去衙门坐堂,只要一出门,路上时常碰到有人热情的和他打招呼。
有时候给子侄们买了点小礼物,都有人主动过来帮他拎着,送到家宅。
有一日,胡惟庸在家闲暇时,胡忠送来了拜帖。
胡惟庸连看都懒得看,伸手挡下说道:
“都说了多少遍了,老爷我在礼部为官,身上没有多少油水,叫那些商绅们不要在我身上下功夫了,素不见客。”
结果胡忠硬着头皮禀告完,胡惟庸却是一愣:
“不是来找我的?”
“你说什么,他们找的是胡翊?”
胡惟庸着实没想到,带大侄子拜了两天门没有收到拜帖,找二侄子的人居然下帖来请了。
也就在这天晌午,忽然在胡翊的桌案前,来了一位军官,恭敬对胡翊行礼道:
“先生,我家将军有伤在身,不能到此,请您前去诊治。”
胡翊跟随前往,来到了正阳门外的兵营。
不久前,那位中年妇人的马车,也是进的这座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