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另一个接口,“今儿要是还能吃上那味儿,打仗都更有力气了。”
晚娘笑着斜睨了他们一眼:“你们都多大了?一个个像个馋鬼。”
有的说十八,有的说刚过二十。
晚娘笑道:“和我那虎头虎脑的儿子年纪差不多。得了,快些走吧,再晚了,鹿肉不新鲜。”
众人一笑,便跟着她将食材运回营地。
而此时府中,姜辞正站在铜镜前,手里提着两件颜色不同的衣裳,回头看向身后的银霜与楚窈:“你们说,这两件哪件好看?”
银霜毫不犹豫道:“都好看。”
楚窈站在一侧,目光柔软又羡慕,低声说道:“第一件吧,穿上衬得大姐姐更加国色天香。”
姜辞闻言失笑,终是选了那件鹅黄色襦裙,领口绣有细细金线,素雅中带着几分喜色。她又从首饰盒里挑了两枚不太素的珠钗与耳饰,递给银霜:“来,帮我梳头吧。”
银霜应声而上。姜辞静坐在镜前,却从镜中看见楚窈不动声色地望着自己,眼神里露出羡慕之色。
她忽然起身,从柜中拿出另一件稍素的衣裳,走过去将楚窈按坐在梳妆台前,温声道:“听说你曾有个姐姐,如今你叫我一声大姐姐,我便也将你当妹子看,来,我给你梳个头。”
楚窈愣住,一时竟不敢动。
“没事的。”姜辞轻轻一笑,“坐着吧。”
银霜也帮着打下手,姜辞提了木梳,温柔地为她理着鬓发。
忽而,楚窈开口,小声道:“我……我很喜欢大姐姐。可不可以……让银霜姐姐帮我梳一个和你一样的发髻?”
姜辞对着镜中她的模样笑了笑:“当然可以。”
等发髻梳好,银霜将最后一支珠钗插上,仔细看了看楚窈:“穿着小姐的衣服,现在看着,倒还真有两分相像。”
楚窈眼中一亮,脸上露出近乎孩子气的欢喜。
姜辞却已转身吩咐道:“银霜,那件给都督缝的衣裳包好了么?”
“包好了。”
“好,一并带上。”
于是三人收拾妥当,一同朝着城西营地而去。
营地已是热闹非凡,四周火堆明亮,照得众人神采飞扬。
鹿肉在炭火上滋滋作响,香气四溢。东阳军与百姓围坐其间,笑语不断,酒盏交错,仿若短暂褪去战事与灾疫的阴影。
陆临川与谢归璟并肩而立,手中执盏,笑谈之声不绝于耳。远处姬阳正与郡守对饮,酒意微醺,衣襟微敞,神色却比往常轻松几分。
郡守满面愧色,拱手自责:“都督,臣该死,未曾识破瀚北细作之计,误用奸人……实乃臣识人不明,若非都督稳局,怕是宁陵早已失守。”
姬阳抬手止住他的言语,语气沉稳:“识人之难,非卿一人之过。如今世道混乱,他自称凉州人,又有旧人作证,本就难以查证。且事已至此,再追责无益,郡守心中有愧,便在接下来的重建上多做些实事,莫负宁陵百姓。”
“都督宽厚。”郡守说着,自罚三杯。
姬阳抬手,与他一同饮下。
酒盏方落,耳边忽听身后传来一阵细微的脚步声,姬阳下意识回头望去,便见姜辞自人群中缓缓走来,身后银霜与楚窈随行。
姜辞穿着一袭素雅新衣,鬓发整饬,神色温润,眉眼间不再是前些日子的疲惫,而是一种沉静又恬然的光华。她步入火光之中,身后银霜与楚窈紧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