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壮年村民慢慢围了上来,看着姬阳,眼里满是敬畏与迟疑。
忽地,一个满脸风霜的老汉拄着木杖走了出来,他眼神发红,刚才死去的是他儿媳。
他看着姬阳,眼神沉沉地拱手一拜:“小兄弟……你救了我们。”
身后,也有妇人带着孩子,轻声附和:“谢谢你……若不是你,我儿怕是也没命了。”
有年轻些的村夫站出来,大着胆子说道:“我们不知你是何方神圣,但你能一人对十几个兵,肯定不是等闲之辈。”
“我们这破村子,早都过不下去了,年年征粮征兵,打仗打得地都种不了。”
“你要是愿意带我们走,我们几十口子都听你的!只想找个能活命的地方,种点地、吃口饭,再别看人打死、看人流血了……”
话音落下,越来越多的人聚拢而来,有老人、有妇孺,满目凄苦,却眼神坚决。
“我们走不远,也走得慢,但我们愿意跟你走。”
“你带我们去哪儿,我们就去哪儿。”
姬阳望着这一张张风霜刻过的面孔,神色一时复杂。
他们过得太苦了。
他缓缓点头,“我……与凉州刺史大人,有点交情。”
“他是个重情重义之人,我想,他一定愿意接纳你们。”
听到凉州刺史,不少人低声议论,说他曾开仓放粮、赈济百姓,风声早就传到了北庭境内。
玉娘悄悄拉住姬阳的衣袖,小声问:“你……你真认识那个刺史大人?”
姬阳看着她,唇角动了动,像是也不确定,最终却只是轻轻点头:“不骗你们。”
话音落定。
人群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纷纷点头:“我们处理完这些杂碎就跟着这个小兄弟走吧。”
紫川三月,正是春花烂漫的时节。
自楼弃离开后,姜辞几乎每日清晨都会登上城楼,远眺官道尽头。
她总是站着,不语不动,目光落在天边,仿佛在等一个人踏破风尘而来。日出到日落,直到暮色沉沉,晚娘来找她,她才肯缓缓离开。
这日清晨,她照旧披着一袭月白斗篷,登上了城楼。
春风拂面,城外旷野的山脚已经染上一层嫩绿,紫川的桃花也开得极好,远远望去,似霞似雪。她目光悠远,轻声道:“转眼都三月了。”
“是啊,”晚娘站在她身后应着,语气也轻,“姑娘也是去年这个时候嫁到丰都的。”
这话像是戳到了姜辞的伤心事,她垂下了头。
晚娘见状转移话题笑着接道:“如今银霜姑娘也不得了啦,整日带着凉州军训练得紧,别提她多高兴了,那甲衣一穿,威风极了,人人都敬她。”
姜辞听着,不自觉勾了勾唇角,眼底却依旧淡淡的:“我也替她高兴。”
晚娘从袖中取出一封信:“姑娘,燕王前日托人送来一封信,您要看看吗?”
姜辞伸出手,指尖刚触到信角,忽然神色一顿,仿佛被什么牵住了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