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文一一谢过礼物。
清流之家的闺秀们,家教极严,各人都绷着恰到好处的文雅笑脸,逼得晏姿也跟着紧张起来,举止十分拘谨。
到了午时正刻,众人移坐花厅,厨房摆了宴席。
晏姿定睛一看,四个冷碟是糟鹅掌、藕粉桂糖糕、蓑衣黄瓜、腐乳腌笋,四道热菜是蟹酿橙、荷叶粉蒸鸡、荠菜豆腐羹、山药煨麂筋。
身旁有丫鬟用公匙布菜,晏姿吃得十分克制,盖因这些姑娘们便是如此。
吃了个五分饱,眼见席上的菜还剩了大半,晏姿却不得不停筷。
席间虽没有酒,众人却以茶代酒,玩起了“集句令”,即抽签接《千家诗》下句。
输者要在绣帕上添一针,最终成图赠予寿星。
晏姿强笑着熬到申时初,此时总算要离开了。
徐府备了回礼,用青竹编的小篮装了一页手抄佛经,并新蒸桂花糖一包。
送客时,含文携晏姿的手凝视了好一会,才歉疚道,“今日招待不周,改日再请姐姐来。”
晏姿心中有些怕了这些繁文缛节,却还是笑着应了。
回程路上,晏姿透过纱窗望着街上的场景,忽然吩咐道,“不直接回府,去东边的街上绕一圈,看看有什么吃的。”
钱嬷嬷打趣道,“姑娘没吃饱罢。”
晏姿抿唇一笑,“大家吃得都少,我也只能忍着。”
钱嬷嬷笑道,“没法子,那些清流人家注重‘矜持’,弄得姑娘们在正经场合不敢多吃。”
途径一家卖驴肉火烧的店,钱嬷嬷命随行小厮去买了半斤来,特意交代切成小块。
晏姿垫着油纸,吃了三块火烧,才觉腹中好受了些,不由感慨一句,“‘清风玉露’听着好听,真吃起来,可没有油乎乎的大饼香。”
钱嬷嬷递上帕子,笑道,“人就指着这口粮食活呢,谁能真去‘喝风吃露’呢?”
正说着,马车似是路过一家戏园,里头传来“咿咿呀呀”的声音,隔着纱窗望去,“庆春园”三个大字格外醒目。
晏姿觉得稀奇,“这戏园子门口也不见人来往。”
钱嬷嬷笑道,“这庆春园在京中大有名头,向来只接待女客,门口自然不见人。”
晏姿又瞧了一会儿,但见门口车轿出入,确实不见客人身影。
她来了兴致,目光向门口望去,似乎想看穿里头是什么样子。
车子停得久了,只见门口出来一端庄的妇人,走到近前来,行了个万福,笑道,“不知车上是谁家的女眷,若想入园听戏,不必拘谨,大可随婆子进去。”
晏姿瞧了眼钱嬷嬷,目光征询,见她笑着点了点头,便叫甘雨应了一声。
马车进入园中,晏姿随领路的丫鬟走去,只见戏台临水而筑,朱漆雕栏半掩在垂柳之后,远望有一角飞檐挑出碧瓦,檐下悬一幅鎏金匾额,书“庆春”二字,笔力遒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