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豆腐,真的可以用豆子换?”
“当然,不过得是黄豆,其余豆子是不收的。”
“我家种的便是黄豆。”有财大气粗道,“要多少换一块?”
二林连忙拿出一个小袋子:“装满即可。”
他寻思这豆子换豆腐迟早会传开,太高的话一次两次还行,久了就没人肯买了,宁可跑一趟县里,还会坏了自己这些年走街串巷的名声。
遂不肯多收。
众人本做好了要咬咬牙买一块回去尝鲜的准备,没想到这么便宜,当下立刻就有人喊:“我要三块,不,五块!”
“我这就回去拿豆子。”
二林本来还忐忑会不会卖不出去,没想到才两刻钟,豆腐就被抢完了,有那回来的晚的提着豆子懊恼得不行,干脆把豆子往他怀里一塞:“我先定下,你啥时候再来卖豆腐?先给我家。”
二林忙说明日就来,把对方哄得眉开眼笑的走了。
他记下了各家订的豆腐,这时一个老妪将篮子递过来,笑着说:“二林,这次又要麻烦你了。”
柳编的篮子堆得满满当当,正是晒干的蘑菇。
二林这货郎除了卖货,也会收一些山货。
蓝田县就有不少人好这一口,到了寒冬,正经是一盘菜,一般人还未必吃得起。
“不麻烦。”二林清点一番,很快数出二十五个大钱递给对方。
老妪接过钱,又把另一个篮子递了过来:“这是自家种的一些菜,今早才摘,正新鲜,二林你拿回去吃吧。”
二林价格给的公道,老妪便也讲究,每回都要额外送一些东西。
二林都习惯了,没有推脱,有些犹豫的叫她:“刘阿缊。”
“作甚?”老妪心里咯噔一下,“难道是这活计出了岔子?”
她面色一苦。
“不是。”二林赶紧摆手,将市里有位女公子用豆子换豆腐的事说了,“这做豆腐也不难,无非就是要出一把力气,我想着你家正好有一个石磨,不如去学了,今后在乡里做些豆腐卖,也是一场生计。”
这老妪着实命苦,良人和两个儿子都在战场上没了,现在就剩她领着儿媳和三个小孙女过活,也没个儿郎顶立门户。
消息传来时两儿媳都哭晕了,唯独她当机立断,将父子两挣的授田卖掉大半,得的钱置屋置家什花了个精光,他家是忠义之士,在乡里有些名声,盗贼流氓倒不敢来扰,她又一贯与人为善,这日子也就艰难的过下来了。
二林家也不富裕,但他家壮劳力多,逢年过节也能添个肉菜,时不时还能去河里摸条小鱼打打牙祭。
他和老妪接触多了,同情她家处境,便也不吝啬将这个发财的门路告诉她。
*
此时市集之中,豆腐摊子异常火热,上午时还是汉子居多,到了下午,就出现了不少女郎。
别看都是女郎,却也很有一把子力气,那磨盘推得虎虎生风,一批又一批的豆腐被压制成型,其速度半点不比上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