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郎月慈带着施也分别与13名心理咨询师进行了谈话。在完成列表上最后一个名字之后,施也对两名受害者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回到酒店点了外卖,施也就开始整理起来。一个个细节和特征写在不同颜色的便利贴上,再把便利贴一张一张分类粘贴。很快,属于苗希尧、安婧和苗凌翥一家三口的性格特征就逐渐明了起来。
“求讲解。”郎月慈说道。
施也想了想,说:“这样吧,我给你讲述一个我看到的故事,你来感受一下。为了方便,我用第二人称,可以吗?”
“好。”郎月慈点了头。
施也整理了一下思路,开始说道:“你出生在一个很和谐的家庭,你是独生子,父母对你寄予厚望。在为你取名的时候,父母翻了很多字典典籍,最后确定了凌翥这两个字,凌有升高的意思,翥是形容鸟向上飞的,你的父母希望你展翅高飞。”
“他名字是这个意思?”郎月慈问。
“嗯。我查过字典了。”施也点了头,又问道,“我这么讲述你能适应吗?要不要我换种方式?”
“不用。这样可以。”郎月慈说,“你继续讲。”
施也于是继续讲述起来:“你的父亲仕途顺遂,你的母亲是非常优秀的科研人员,他们都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在你很小的时候,你家里的长辈就反复跟你说,长大要做像父母一样的人。
“等你上小学时,你的父母为了你搬到了学校附近,学校附近都是老房子,房间小,只有两间卧室,你只能在客厅写作业。你听到你的同学们都能在自己卧室里写作业,回家之后跟父母提了。但父母却说,小学是很重要的阶段,他们的陪伴是在培养你的专注力,你觉得父母说得有道理,因为你的专注力确实比其他同学要好,所以你认同父母是为你好。他们每天陪着你写作业,每周末送你去上辅导班。直到你以优异的成绩从小学毕业,上了重点中学。
“中学的课业压力逐渐加大,你父母心疼你,又一次搬了家。新家的空间更大了,有四间卧室,当你以为可以拥有自己的空间时,父母带你到新家,说把主卧留给你。你觉得这不对,主卧应该是属于父母的,但父母却说,你长大了,要有隐私,有自己的空间了,主卧朝向好,面积大,带独立卫浴,这样更方便你。你很开心地搬进来,却发现客厅里摆了一张更大的学习桌。你的父母给你买了材质很好的书桌,买了几千块钱的护眼灯,把客厅里最好的位置留给你。你父母已经给了这个家里最好的,你又怎么敢辜负?于是你更加努力地学习,不敢有一日懈怠。”
趁着施也喝水的空档,郎月慈道:“果然是很有代入感。”
“继续?”施也问。
“嗯。继续。”
施也放下水杯,略一思索,继续说道:“你的父母把你的生活起居照料得非常好,他们在你的书柜里摆上各种各样名著书籍,他们会让你邀请你的同学到家里来玩耍,他们会陪你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丰富你的业余生活。你们每一年还会一起去照全家福,用照片填满你们三个人的小家。可是,你跟同学没有共同话题,因为你家里没有电视,也没有同学们在看的各种漫画、小说和动画片。你记得父母说那些东西影响成绩,看多了电子屏幕对眼睛不好,你要保护视力。
“初中三年很快过去,你没交到什么知心的朋友,但你考上了重点高中,你觉得这样也挺好。父母也告诉你,上了高中就会更不一样了,小升初只是一定范围内的选择,但高中是成绩决定一切,你将会在高中拥有跟你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你们都处在同样的水平线上。”
看郎月慈没有发表意见的意思,施也就接着说了下去:“你如愿考上了重点高中,你的成绩保持得不错,可是你却越来越不开心。你的同学们有各种各样的爱好和话题,他们谈论班里和年级里互相爱慕的男女同学,谈论当下最火的电视剧电影,谈论哪部动漫烂尾了,谈论哪部小说坑了,谈论未成年限制打游戏都打不痛快,谈论网络平台上的流行歌曲。但当他们找到你的时候,永远都是在问你题目。
“你试图融入环境,试图交朋友,试图跟同龄人沟通,但在那个唯成绩论的环境里,一个优等生说自己不开心,说父母给自己的压力大,对其他学生来说,那是无法理解的。同学们都觉得你在无病呻吟。
“你成绩很好,性格也不孤僻,所以身边还是有些愿意跟你玩的同学的。可当你的同学结伴去看电影的时候,你需要向父母请示,你的父母会告诉你,他们已经计划这个周末带你一起去了,如果你想提前跟同学看当然也是可以的。你听着父母语气中明显的失落,知道自己这样会让父母失望,于是婉拒了同学的邀请。”
听到这里,郎月慈已经皱起了眉。
施也稍作停顿,见郎月慈没有打断的意思,才再一次讲述了下去:“你也有邀请同学到你家去做客,因为那是你父母认为的,你应该有的社交。当你发出邀请的时候,你的同学问你,家里有什么游戏,你什么都回答不上来。你说可以去家里写作业,你同学笑着说那等暑假吧,等写不完暑假作业的时候再去找你。你觉得那笑容特别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