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骤被重重丢在草垛上,墙顶上的水“滴答”打在他手背,一股阴湿腥臭的味道钻入鼻息,熟悉的气味令他指骨下意识屈了一下,还没等他意识完全清醒,头套倏地被扯掉,铁窗外的一缕微光在昏暗的审讯室里的万分刺眼,他眼皮微动,忽然一声闷哼。
有人踩住了他的手背,一下、又一下地碾磨。
沈骤艰难睁开眼,见有个身影居高临下地站在他面前,逆着光看不清那人的轮廓,但他知道那是谁。
见他醒来,姜定轩很快就开了口,“谢临舟,谢大公子,我真是没想到,有生之年竟还有再见你的一天,你命可真硬啊。”
沈骤整张脸都皱起来,醉醺醺地说:“这是哪里……头好痛……”
周礼安的酒烈得很,那是姜定轩特意从“蓬莱仙岛”拿的上等酒,沈骤说头痛不是假的。
姜定轩蹲下身时酒气扑面而来,他笑了下道:“你从前就不善饮酒,这几年倒是酒量见涨,要是以前,不到两壶你就该醉过去了。”
沈骤撑起身甩了甩脑袋,满脸憋得通红,想爬起来,一只手却还被姜定轩踩在脚下,只听他道:“对了,你这手……不知道哪个神仙大夫给你接的手筋,但就算华佗在世也做不到痊愈,想来还疼得很吧?”
他说罢用刀柄敲了两下沈骤的手腕,正正敲在当年他一刀刺进去的位置。
沈骤看起来有点懵,嘶了声道:“姜公子,你踩我做什么?快放开,我要吐了,呕……”
姜定轩却不理会他的装模作样,唇畔的弧度逐渐放平,神色也变得阴冷。
此情此景,仿佛往事重现。
当年就在这样不见天日的大牢里,姜定轩第一次见到如此狼狈的谢临舟。
所有人眼里,谢临舟生就一副青松骨相,好像就该永远光鲜亮丽、永远白璧无瑕,当姜定轩推开大牢的铁门,看到那个少年被折磨得人不人鬼不鬼,奄奄一息趴在角落时,心中除了震撼,还有无尽的快感。
谢临舟有太傅亲身教导,自小养出了个藏珠握瑾的气质,于读书上更是天赋极佳,在弘文馆时姜定轩便处处低他一头,为此没少受到父亲的责骂,所以再大些时候,姜定轩便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武学上,一时也是独有风范,可后来谢临舟与李业衡同拜大将军贺世北门下,没几年他骑马射箭就样样精通,姜定轩屡屡败给他,心中早就积怨已久。
可即便如此,最恨谢临舟的还不是他,而是太子李元敏。
世家大族虽然对子女要求甚严,但再严也严不过圣上对太子。
然太子天资愚钝,文不成武不就,常常遭圣上训斥,可谢临舟就不同了,他乃世人口中的少年天才,圣上对其亦是赞许有加,时常叫他进宫说话,见他马术上颇有天赋,甚至还亲自教授点拨,连自己那匹御用宝驹都赠给了他。
此类事数不胜数,圣上对谢临舟的偏爱有目共睹,宫里一度传出流言,说谢临舟名为谢家养子,实为圣上流落在外的私生子。
毕竟算算谢临舟的年纪,那时延德帝尚未登基,在宫外与旁人生了个孩子也不是没可能。
要不是后来谢临舟与李繁宁情投意合,这流言传着传着就要成真了。
不过太子对他依旧是又恨又忌惮,明里暗里也使过一些小手段,可惜不知道是不是谢临舟运气太好,回回都能化险为夷。
可到底老天是公平的,终于也有他跌入谷底,翻不了身的一天。
太子自是迫不及待想要出出气,奈何被拘于深宫无法擅自行动,便叫来姜定轩商量,两人一拍即合,姜定轩就这么拿着东宫的玉牌明晃晃地进了大理寺。
彼时谢临舟刚结束一轮审讯,身上的皮肉都还渗着血,姜定轩被那血腥味冲得差点吐出来,心里又是惊惧又是兴奋。他以为薛铎会念在师兄弟的情分上对谢临舟手下留情,可是并没有。
看来无论是谢家的案子还是梓州兵败案都没有转圜的余地,也对,事情牵扯到三皇子,三皇子毕竟是圣上的儿子,这案子要尽快了结,通敌的罪名就必须另有人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