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许是被人两句话捅破,群里的消息就停在了这里,后面壮壮姥姥再也没说话。
温母关掉消息界面,兴致勃勃开始算账。
这一算账,今天的收入就很可观了。
煲仔饭因为温梵不再做,后厨就只有温父一个人在忙,因此虽然价格上涨,但是也只卖出去十份。
而温梵做的两个浇头,晚上七点左右就全部卖光。
算上店里和外卖,一共卖了八百多块!
温母一算账,就觉得温梵说的对,煲仔饭不划算了。
温梵提前炒好浇头的盖浇面盖浇饭,其实翻台率还更快一点。
“不然煲仔饭就算了吧。”
人家专门做煲仔饭的店,后厨都至少是十个八个灶头,那种灶头需要特制,光是为了这一样,去把灶头改了根本不划算。
而现在的三个灶头,一个灶头要空出来给温梵用,另外两个就算是时刻不停歇,一天也就只能买出去几十份。
温父累的肉疼,可还是咬咬牙:“留着吧。”
他想,妻子现在已经担负起店里很多。
昨晚上夫妻两个睡得晚,妻子喃喃自语说自己没文化,到城里来这么些年也没做出什么大成就。
“现在女儿有这个天赋,咱们也该考虑考虑怎么不拖孩子的后腿。”
温梵虽然表现出在厨艺上的先知先觉,但孩子也很用功读书。温母不想让女儿成为只为家里付出的那个。
他们两口子,总要让孩子没有后顾之忧的做出未来的选择。
温母的话让温父想了一晚上。
他想,自己别的不说,就有一点犟劲。曾经在村里跟着大师傅学厨,那大师傅一开始收了十几个孩子,后来七七八八的都走完了。
没别的,只因为这师傅藏私。
入门七八年,师傅做的最多的,就是让他切黄瓜,蓑衣黄瓜咬错交横,温父现在闭着眼睛都能切出一条完美的黄瓜。
他这份傻犟劲,让他成为了师傅唯一一个学出来后进了城开小饭馆的徒弟。
温父看着趴在妻子肩头的女儿,心想,自己只要把煲仔饭学到炉火纯青,后面哪怕女儿去读大学了上班了,他也照样可以养起一家人!
到时候他就只开一家煲仔饭店。
温母无奈,随丈夫去了。
……
翌日,温母依旧早早起床。
她觉得昨天发那一次名片还不够,她今天还要去发。不过这次她可谓下本,昨天下班时间早,她紧急去打印店找人做了一百把简易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