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宓预约的店面在吴郡不算显眼,也不算非常偏僻的地方,这里人流量虽然不能算少,但要说有太多,也谈不上。
她把自己身上值钱的东西当了,买了花罗机和上好的纺织料子再加上拿去给谢砚之养父母的钱,以及招绣娘的钱,就只够租这种店面,算来算去,王嘉宓其实一分钱也没给自己留。
起初那些村里的人都觉得嘉宓吃不了苦,也觉得这样的生意没人肯光顾。
但嘉宓了解贵女们都是什么样的性子,也知道她们喜欢什么样的新式样。
吴郡贵女,她虽然接触并不算太多,但和建康城中的贵女,应该无甚不同。
只是说归说,如何招揽到顾客这件事,嘉宓还是不太擅长,处于一个纸上谈兵的状态,她心里已经有了一番谋划,只要等一个合适的契机,让她的绣品在吴郡城中抢尽风头。
李娘子看着嘉宓不紧不慢的样子,也有点着急,她虽然说拿了钱就应该其他的事与自己无关,但还是很担心嘉宓能不能做好。
毕竟酒香也怕巷子深,第一单光顾的顾客,也是很值得在乎的。
“嘉宓。这么贵的绣品,还不在吴郡都城最热闹的店面里,真的能卖出去吗?”
听着李娘子的这番话,嘉宓倒也不紧不慢,她思索了一会儿,接着道:“有办法的,李娘子。”
她本来也没打算先卖给朱张顾陆这四大家族的贵女。
就算她起初有这个想法,这也绝对不能作为第一步。
而且,她要吴郡乡下的绣娘子开始绣新鲜漂亮的后世流行的花样,都是简单的,入门的,真正复杂的,嘉宓并不急于在这个时候出手。
她趴在柜台上拨了拨算盘珠子,低声道:“虽然这荷包用的都是上好的丝线,但我已经想办法把本钱控住,这附近住的都是小门小户,虽然不算是吴郡当地的望族,却也是有些名气,刚好是这些人家的女儿负担得起的价位。”
李娘子名唤李双喜,又人称喜娘子。
吴郡乡下的女儿不怎么读书,所以起的名字也不甚用心,但她大概能听懂嘉宓话中的意思。
李双喜思索了一会儿,又反问嘉宓道:“我本以为你的荷包一开始就是要卖给贵女的。”
按照寻常人做生意的习惯,都会选择两个极端,要么卖给顶级士族,要么做生意给普通百姓,而新兴的,那些依靠自身才华抱负出身的寒族,却无人在意他们也在变革其中,发挥着自己的力量,甚至也能在朝堂上与士族小分一杯羹。
这一派人家里的小姐,正是嘉宓需要笼络打开销售额的关键。
因为她们和士族有所联系,让士族的小姐们看到她们手中的荷包,便等于打开了通往士族生意的这条路。
“我不会一开始就卖给吴郡贵女的。”嘉宓摇摇头,她接着肯定的回答道:“就算开在吴郡最繁华的街道,她们也不会买我们的绣品,还是要把知名度打开。”
李双喜还是听得云里雾里,她不理解上层贵女们的心思,也怕嘉宓准备了那么多货积压亏损,还以为只要在人流量多的地方就能生意兴隆。
嘉宓想了想,换了个比喻:“你如果是世家贵女,你会随便买新开的铺子的东西吗?”
“会啊。”李娘子一本正经地点了头:“只要质量过得去就行,样式款式都新颖,为什么不会?”
但事情本质却不是这样。
嘉宓对建康城中的贵女本质再了解不过,其实不只是贵女,连上层士族的本质都是相同的。他们所迷恋的或许并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一种蔚然成风的流行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