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幸存的例外,只有陈郡谢氏。
因为陈郡谢氏现任的家主是那位年轻的侍中大人谢砚之。
他名满京城,又进官侍中2,录尚书事,领中书监,更兼任了持节都督一职,可谓是权柄在握。
这人在后世的名声总有些两极分化,喜欢他的人有,不喜欢的也多如牛毛,但有一点总归是对的,那便是,他的变法与政策制定,对于后世影响深远。
嘉宓死前恳求楚澈的两件事,一件事是让他不要再对王氏斩草除根,另一件事是不要进景陵同他合葬。
第一件事楚澈做到了,第二件,他没能应允,死后果然也不让嘉宓安静,她去世之后,被安葬在景陵的主墓室里。
封号太长嘉宓已经懒得提了,省略而言就是孝仪纯皇后。
楚澈到死了,也不愿意放过她,嘉宓有些无奈,有时候她真想去楚澈床前吓唬他,让他别这么干。
原因很简单,她与他的事,说多是错,说少……
总归是不能一概而论。
但真龙天子的龙气哪里是她一个孤魂野鬼能够靠近的,充其量也只能想想罢了。
嘉宓死的早,不能从帝谥。
这对于她而言大概是唯一的慰藉。
开创科举制,创建三省六部制,这事不是楚澈一个人完成得了的,帮助他的人,还有谢砚之,对于谢砚之这个人,嘉宓想了想,大概还是很值得称赞的。
她前世是楚澈的皇后,谢砚之是外臣,两个人甚少见面,嘉宓同他打过照面的次数想来也并不算多,用屈指可数这几个字也并不为过。
第一次正式认识谢砚之时,她已经订婚了,但却对他这个人见之不忘。
那日在御花园中被他惊为天人这件事暂且按下不表,谢砚之这个人,其实在世家大族口中,一直都是个怪人。
哪有什么世家大族的子弟会选择为寒门学子入仕争取机会,朝廷之中,向来都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这几乎已经是墨守成规的规矩了,只有谢砚之,身为世家大族制度的受益者,却妥妥是个异类。
他帮着楚澈打击世家大族,搞中央集权不说,还主动让陈郡谢氏的酒囊饭袋的子弟腾出朝中空位用来科举制选举。
没人看得懂他。
这事当初在朝中起了轩然大波,陈郡谢氏的家主谢瑄觉得把谢家交到了谢砚之手里简直是老眼昏花,哪有自断其臂帮外人的?
但谢砚之就这么做了。
那时嘉宓还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听他人说,大抵能明白这究竟是个什么事。
一旦取消九品中正制。
那么选官权力将不会再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这朝廷会是皇帝的天下,而不是世家大族的天下。
无怪乎会引起朝中上下轩然大波了。
当年嘉宓不懂这个道理,现在想想反而能够理解一点谢砚之,对于皇权而言,世家大族的权利倘若过分的旺盛,是会威胁到帝王本身的,想来楚澈之所以会对王氏动手,大抵也不需要王氏犯太多的错误,任何人拥有曹操那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利,恐怕都会令人忌惮,更何况,天子卧榻之下哪能容得了他人酣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