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影里,妻子是音乐教授,身份改为上海人,毕竟上海的小资,最符合这部电影的格调。
上海人就是给人一种“死都要死的很有格调”的感觉,符合原电影人设。
其他的就是本土化的一些修改。
第一页的对话到“老太太坐在椅子上莫名发呆”,戛然而止,王晋嵩立刻拿过来第二页继续往下看,看到这里他第一个反应,这是一个关于老年和死亡的故事。
这一下子就让人来了兴趣。
北电走的,就是西方探讨人性之类的艺术路线,这种题材太合他们的胃口了。
“嗯,这几个空镜头有点意思!”
第二页,第三页,第四页……
后面不知道又进来了一群人,一个一个都开始分着看剧本。
陈泽一点都不担心被剽窃,因为原著每一页上,都有一个印章,那是陈泽4岁那年抽到的人脉,四九城著名的印章大师“王桐姚”老先生,老先生外出看景的时候,看到了粉雕玉琢的陈泽,后来送了一枚印章给陈泽,希望陈泽将来君子如玉。
这位可是给伟大领袖等人都雕刻过印章的。
每一页上都有这个印章,这就是最好的防伪标志。
“你写的?”
张岷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拿着不知道第几页的剧本,一脸惊愕的看着陈泽,陈泽点了头说道:“嗯啊,老师,我要拍这个!”
“啥玩意儿?”
“这个本子我要拍,您看学校不给我点支持吗?”
张岷算明白了:“我以为你是来炫耀的,没想到你这是打秋风来的啊!先让我看完!”
进来的老师越来越多,还好陈泽每一页都有序号,一群老师争相传看。
陈泽打印好了第二份之后,和老师说了一声:“老师,我去后头把本子给我妈送过去,她说等下找厂长问问,能不能投,学校真的不帮一手?”
张岷沉思了一下,点了点头:“我去找钟主任,这份复印件留给我,你先去找你妈,如果中影能投,那最好!”
陈泽自然听懂了这里面的意思,中影的名号比北影厂更管用,毕竟前者可是国家级的集团。
任务就是“创造品牌、占领市场、立足国内、走向世界”。
中影在这个阶段,那在电影领域就等于是国家。
“等下!”
陈泽刚要出门,张老师喊住了陈泽:“你是打算公映,还是冲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