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真多!”
陈泽环顾四周,作为主竞单元的参赛者,陈泽的位置还是很靠前的,和国内不一样,国内领导坐第一排,然后后面大佬分坐,而在柏林,这边基本上是一个剧组的人坐在一起,位置也不需要考虑第几排。
但是有一点不错。
陈泽的位置又是靠着过道的。
这是一个利好消息,这说明有重要奖项,如果不是重要奖项,基本上不会安排在这个位置的,你要学金球奖那样,让获奖的人从八百里开外走过来,路上还用屁股蹭人家,让全世界等开奖的人等半小时才到领奖台,那多尴尬啊。
“进场了!”
陈泽给刘艺妃发短信。
不得不承认,04年跨国发短信,那接收速度也是很快的。
“好哒,那你把谁拿的奖都发给我!”
很快,一条消息就回了过来,淡定地回了一个“OK”。
没过多久,主持人出来开场。
“欢迎大家来到2004年,第5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闭幕式,让我们欢迎本届电影节的评审团!”
一个一个人上去,主持人给大家介绍。
一般来说,一个电影解读评审团,只有评审主席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其他人大部分都是业内的工作人员,涵盖编剧、制片、演员、导演和摄像等职业。
基本上在圈内,摄像师的地位是仅次于导演和制片的。
颁奖顺序还是从不重要的开始,一般是外部奖项,例如“年轻一代最佳电影奖”之类的。
陈泽也开始给刘艺妃“汇报”。
“最佳和平奖给了克罗地亚电影《证人们》,这电影一般!”
“年轻一代最佳电影奖,给了《木制摄影机》,这是一部好电影,可惜你看不到!”
紧接着,大家一起站起来给“费尔南多·索拉纳斯”鼓掌,这位今年获得了柏林的荣誉金熊奖,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终身成就奖。
陈泽拍了一张照片,发给刘艺妃,刘艺妃表示不认识。
她要认识就见鬼了。
陈泽知道他,那都是15年之后,回头看了他拍的纪录片《地球起义》。
“最佳短片银熊给了荷兰的《真棒》,金熊则是给了罗马尼亚的《香烟与咖啡》,后者非常好看,可惜你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