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天小说网

四月天小说网>华娱从1998开始123 > 13 名震京城(第2页)

13 名震京城(第2页)

他原本的思路是想做个“消费观察”类的稿子,探讨一下“天价婚庆服务是否值得”、“新兴消费观念”之类,甚至带点微妙的质疑。

但一坐下,还没等他完全说明来意,陈女士就抢先开始了“纠正”:

“周记者,首先你得搞清楚,我们家定的这个,它不是普通的婚庆录像,那种三四百块钱、跟在后头傻拍的那种。”

陈女士推了推金丝眼镜,语气严肃而认真:“它是‘婚庆电影’!Movie!懂吗?用的是拍电影的专业设备、专业的电影厂技术,由背景雄厚的盛影传媒亲自打造,拍的是个故事,是个感觉!人家广告里都说了,‘铭刻独一无二的爱情电影’!”

她滔滔不绝地复述着从王盛那里听来的专业术语:“双机位、广播级摄像机、电影灯光、后期调色……这些词儿我以前也不懂,但人家讲得明白,这钱就花在刀刃上!效果就是不一样!你看过他们广告没?就文艺频道半夜那个,那感觉,是一般录像带能有的吗?”

周小斌原本准备的问题被这连珠炮似的“科普”和纠正打得有点懵,他赶紧调整思路,顺着问道:“那……陈阿姨,您是怎么下定决心选择这样一项……嗯,‘婚庆电影’服务的呢?毕竟这个价格,对普通家庭来说确实不是小数目。”

“决心?这需要什么决心?”陈女士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我就这么一个儿子,结婚是大事,一辈子就一次。我们做家长的,有能力的情况下,当然想给他最好的、最特别的。摆酒席吃吃喝喝,过去就忘了。但这个‘电影’,是能留下来的!以后给孙子孙女看,你看看,你爷爷奶奶当年结婚,是正经拍过电影的!这多有意义?多显档次?这钱花得值!”

采访结束后,周小斌看着录音机,稿子的方向已经彻底变了。

他从陈女士强烈的表达欲和那份溢于言表的“优越感”里,嗅到了更能吸引眼球的东西。

几天后,4月26日,星期六,《京城晚报》的文化娱乐版右下角,出现了一篇标题颇为耸动的报道:

主标题:《京城惊现“天价婚礼记录”?母爱价值千金,豪掷近万,只为一部“婚庆电影”!》

副标题:《电影制片厂神秘团队操刀,广告午夜引热议!》

文章以周小斌略带调侃又充满猎奇的口吻,详细描述了陈女士如何花费巨资为儿子订购“婚庆电影”服务,并引用了大量陈女士的原话,极力强调“电影”与“录像”的区别,突出其“天价”与“神秘感”。

报道的最后,还特意提到了那支“只在深夜文艺频道《午夜影院》播出后短暂出现的、拍摄得极具电影质感的唯美广告”,并暗示其正是这股“高端婚庆风潮”的源头。

1996年的《京城晚报》发行量巨大,深入京城千家万户,是许多市民每日必读的报纸。

这篇报道一出,瞬间就像一块巨石砸进了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

“嚯!九千块钱拍个结婚录像?这家人疯了吧?”

“婚庆电影?啥意思?结婚还能拍成电影?”

“电影制片厂还接这活儿?真的假的?”

“广告?啥广告啊?说得这么邪乎?”

“我知道我知道!文艺频道半夜放完电影是有个广告,亲嘴儿那个,拍的是挺好看……”

“哎哟喂~赶紧的,今儿晚上得看看这广告去!”

“京城最贵婚礼”这个标题足够吸睛,而报道中语焉不详、刻意保持神秘的“电影制片厂专业团队”和那支“唯美广告”,更是吊足了所有人的胃口。

……

《午夜电影》栏目的贴片广告,分节目播出前和节目播出后,盛影传媒买的广告位在节目播出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