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天小说网

四月天小说网>华娱1996 > 01 北影厂子弟(第2页)

01 北影厂子弟(第2页)

“……”

其他科室的负责人,也纷纷跟着大吐苦水。

韩三坪默默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他知道大家说的都是实情,北影厂作为拥有上千名正式职工的老牌国营电影制片厂,负担重,包袱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确实步履维艰。

“好了……”

韩三坪终于开口,打断了大家的诉苦:“困难我都知道,但光是哭穷解决不了问题。星城会议已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要深化改革,要面向市场。”

他坐直身体,目光扫过全场:“关于资金问题,我们要开源节流。录音录像公司那边的广告业务做得不错,去年盈利一百多万,今年要继续加强。其他下属企业也要发挥盈利能力,不能总指望厂里输血。”

韩三坪转头看向人事科科长道:“至于职工子女就业问题,我的意见是,要转变观念。学了摄影技能,就非得进北影厂吗?社会上那么多个体户,不能自己去闯一闯?我们要鼓励年轻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嘛。”

会议室里有人小声嘀咕:“话说得轻巧,那些家属可不好应付……”

韩三坪假装没听见,继续说:“当前的重点是,一要确保《孔繁森》的后期制作顺利完成,这是政治任务;二要抓紧筹备几个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尽快回笼资金;三要挖掘新人,给年轻导演机会。”

“……”

……

另一边。

位于北影厂西北角的生活区,矗立着一片由不同年代书写而成的建筑群,它们杂乱而又和谐地挤在一起。

最扎眼的是那些五、六十年代建设的红砖筒子楼,历经风雨,砖色已变得暗沉,像是褪了色的幕布。楼外墙上爬满了纵横交错的电线,和同样纵横交错的晾衣绳争夺着空间。

每扇窗户外都伸出自制的铁架或竹竿,晾晒着衣物、被褥,像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旗帜,宣告着内部空间的拥挤不堪。

楼门口堆着蒙尘的自行车和用旧木板、油毡搭成的蜂窝煤棚子。

与这些筒子楼比邻而立的,是八、九十年代建设的单元楼。

它们显然高了一截,墙体刷了灰或黄的涂料,阳台是封闭的,窗户是铝合金的,在上午的阳光下偶尔会反射出一小片刺眼的光,代表着一种崭新的、令人羡慕的现代生活。

虽然也称不上豪华,但那扇独立的单元门,意味着一个不必与邻居共享厨房油烟和厕所气味的、完整而私密的家。

这是此时令人羡慕的“高级户型”,但通常只会分配给厂里领导以及核心骨干、高级知识分子、知名导演和知名演员。

单元楼的户型有三种,一室一厅、两室一厅或者三室一厅,标配独立厨卫阳台。

筒子楼的户型有两种,一室或者两室,没有独立卫生间,更没有独立厨房和独立阳台。

单元楼还没建的时候,筒子楼的两室户型,通常只会分给眼下住在单元楼的那些人住,绝大数厂职工只能分到一室,三口之家勉强还能住下,再多就不行了。

生存环境的限制,加之后来的政策限制,导致绝大多数北影厂职工不敢多生,因此,北影厂职工家庭多是三口之家。

十九岁的王盛,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中,其父亲在七十年代末被分配到北影厂后勤保障部门的运输车间工作,担任驾驶员,工作一年后,分到了一间筒子楼的一室户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