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一片欢天喜地,快乐异常。
白朴见宋理宗这厮竟然还有脸笑,真是上赶着自取其辱,不由冷嘲道:“笑之前,先看看你自己罢!”
“我朝先帝完颜守绪,是一位公认的仁主,在位十年,勤俭宽仁,未尝妄戮一人、未尝营造一殿,故深得民心。”
“即便在兵败逃亡途中,治下的百姓都没有放弃他,反而争相拜于道旁,箪食壶浆相迎。”
“最后亡国,亦是堂堂正正,国君死社稷。”
“无数人甘愿追随他赴死:「在朝者死其官,守郡邑者死城郭,治军旅者死行阵,市井草野之民发愤而死,皆其所也」。”
“就连敌人蒙古人见了,都不得不承认他的才干,说,「天兴不是亡国主」、「十年嗣位称小康」、「图存于亡,力尽乃毙」。”
“他本非亡国之君。”
“只是命不好,不幸遇见了上帝之鞭成吉思汗,遂成必死之局。”
“已做了最大的努力,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对生民、国家、社稷,都可以说是全然问心无愧了。”
“——如此所作所为,根本就不是你赵宋那一堆昏君弱主,所能够相提并论的!”
白朴说到这,当即冷笑一声,来了一句千古名句:“不知我金之亡,比汝徽钦二帝如何?”
天幕前的赵宋人:“……”
绝杀!
……
东晋永和位面。
谢安从天幕上收回目光,凝视着自己的那份邀请函,沉思许久。
他的邀请函上已经注明了组别,叫做“王谢组。”
如果放在先前,他可能会觉得这个“谢”是自己。
“王”呢,应该就是指他的好友王羲之。
但从元白的案例来看,分组是随机的。
这个“王”,很可能是古往今来的任何人。
谢安现在是青年时期,隐居东山,寄情林泉,不问俗世。
每日闲情雅致之余,就是教导家里的几个孩子读书。
小谢道韫坐在对面,正在写谢安给她布置的家庭作业。
她是个无比聪明的小孩,将笔一搁,眼珠一转,漂亮的眸子中流光溢彩,很快就有了主意。
“叔父,这个王姓之人虽然是随机的,亦不会与你毫无关联”,她语调清脆地说,“可能是以前的老丞相王导。”
“不对”,下一刻,小谢道韫又推翻了自己的观点,大声道,“很不对!”
谢安含笑倾听。
“倘若是他,倒好了”,小谢道韫托着腮,像模像样地长叹一口气,“就怕虽然是王丞相,却是北边的那位呢。”
世人都说,“关中良相唯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