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家吃了晚饭,微生又拎着苏家人给她准备的东西回市局。
初二,微生又坐车去了曲组长所在的镇县派出所。一路打听的去了曲组长家,拜了一回年,又说了一回话,微生就以赶汽车回市里的理由离开了。
她会去看曲组长,也不过是想看看曲组长的心理状况。毕竟当初的事她掺了一脚,阴差阳错下竟牵出来了一桩冤假错案。微生也是担心曲组长会迁怒她,回头在她不知道的情况下给她使绊子。
初三,微生又打电话给张科长拜年,之后拎了两坛自己酿的米酒和一块腊肉去给张科长拜年。礼轻情义重,正好适合她这种刚工作的小年轻。
初四,开始上班。微生一边接手了刑侦一组这个把月还未归档的案卷,一边用自己的方式和格式整理。
二月下旬,苏扬帆和易雪梅便请了假,提前带苏玲玲去了京市。一来探亲,二来也可以送闺女入学。
苏玲玲走后,微生的生活更没什么社交了。不会有人突然跑到市局给她送饭,办公室里也不会再接到苏玲玲打来的电话。
于是在习惯了苏玲玲已经离开的事实后,微生的生活重心便都放在了工作上。
白天上班时,微生都在弄案卷档案。晚上入睡前,微生还会抽出半个小时的时间用她手里的各种教材图书编一本《犯罪心理学实用篇》。
这本书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如何分析罪犯嫌疑人的犯罪心理;一部分是微表情中常见的一些表情对应的心理活动;一部分是肢体语言解读。
怎么说呢,就都挺实用的。
微生准备用一年的时间编这本《犯罪心理学实用篇》,等过了沈婷的死期再将这本书拿出来。
这厢微生刚将一组的案卷弄完,正与二组的组长沙达说他们组案卷的时候,王奇就跑过来叫微生过去做笔录。
有案子了!
微生申请了一台录音机以及数盘磁带,每次做笔录的时候,微生都会带上它。
一来是查缺补漏,二来则是便于以后刻录成光盘存档和上传电脑。
这会儿一听说有案子,微生便回办公室拿起录音机和笔录本就跟着王奇去了审讯室。
在科技还不太发达的时候,比的就是审讯技巧和技术,哪怕嫌疑人魔高一丈,也得接受询讯。而这一问,也几乎是无所遁形。
心理学中的犯罪心理学和微表情学以及肢体语言学在办案的时候,尤其是在这个时间段能发挥的作用足够惊艳世人。
每次微生去做笔录,不管是在受害人那里还是嫌疑人身上,她都能为办案警员撕下一条突破口。谁着时间的推移,微生在整个公安系统里也渐渐有了名气。
时间一晃就到了七八年的六月,苏玲玲放暑假回家,还给微生带了不少特产回来。
苏家的亲戚特别多,但苏玲玲最常提到的就是姨姥家的表叔,她爸爸的一位姓常的表兄弟。因为那位表叔买东西总会买双份,理由都是这个颜色的好看,那个颜色的也不错,挑不出来就索性都买了。
苏玲玲:“……可能是表叔只有两个儿子,所以比较喜欢女孩子吧。你看看,这些都是表叔买的,你先挑,挑剩下的给我。”
微生又不是真的什么都不知道,一听苏玲玲这么说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看一眼苏玲玲拿过来的东西,扒拉了一回后除了苏玲玲特意买给她的,常表叔买的那些竟是一样都没要。
苏玲玲看看微生留下的,再看看微生推回来的,一脸诧异,“这些都不喜欢?”
“可能是工作久了,所有的兴趣爱好都变了吧。”
苏玲玲歪头,“是吗?”
“小呆瓜!”
微生摸摸她的头,笑着叫了她一声‘小呆瓜’。在她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又迅速转移话题,“对了,我最近跟王奇他们学了不少身手,回头教你套防身术吧。你这么漂亮,又招人喜欢,回头要是被谁缠住了,也能教训他。”
被微生这么一说一夸,苏玲玲还真就忘了之前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