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村这边的口粮都是人六工四的分法。也就是说不管知青干不干活,能不能干活,村里每年都得给他们分六成口粮。多分一个人,就要少卖一份粮食,年底分工钱的时候,每个人都得少分钱。
就问在这种时候,村干部和村民能欢迎口碑不咋地的知青吗?
村里人对城里来的知青,都挺瞧不上的。当然了,知青们也没多瞧得上这些村民就是了。这会儿听说还有拖家带口来下乡的,当即就更不满了。
这占便宜的吃相也太难看了!
先不说那些有的没的,人来了,住你得安排吧。
可住要怎么安排,这又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最终,村委会便决定给那一家三口三个选择。
一是按男女分住到男女知青宿舍,二是看看村里谁家的房子有空余的,让他们出钱买下来或是租下来。三来就是村后面挨着山壁的地方有间茅草屋,要是不嫌弃漏风漏雨,那就住那里。
值得一提的是挨着山壁的那间茅草屋虽然明面上是没主的,但村里有人偷情便都会去那里。
这个在那里点个灯,那个看见了就悄悄摸过去。一通死鬼老娘胡天海地一通,再摸黑离开。
微生他们要是选了那里…怕是会坏了不少人的好事。
←_←
其他省市的知青陆续到达胡家村的第五天,微生三人才进村。在村口打听村长家怎么走,没想到就被一热情大娘领着过去了。
将人送到村长家,那大娘也没离开的意思。一屁|股坐在炕稍,特自在的拿起炕柜下的旱烟盒子,一边给自己卷旱烟抽,一边听村长和明逸琛说话。
明逸琛和宁朝云以为这大娘是村长家的长辈,而以前下过乡的微生却知道,这就是凑过来看热闹的村民。
怕是等这大娘离开村长家后,村里能说得上话的人家就都知道他们家是什么情况了。
村长也知道现在下乡的人都是主动申请的,所以看完明逸琛和宁朝云的档案后,村长就不解了。
为啥好端端的放弃城里的工作,非要往他们乡下跑呀?
早在来之前微生和明逸琛及宁朝云就对过词了,这会儿见村长问,明逸琛就真话掺着假话的将下乡的理由说了。
“我们夫妇以前是在大学食堂上班的,如今大学停止招生,学校食堂也用不上那么多职工了。我们家原就是克东这边的人,只当年我爹逃荒出去时人太小,还没记事就又被卖到了地主家当下人。
……我爹临终前心心念念的都是寻根,如今我们俩口子也是年近四十的人了,也和老人一样,都想找到自己的根。”
那热情大娘眼睛瞪得老大,不等村长说什么,她就迫不及待的问明逸琛,“那你姓啥呀?”
明逸琛看了一眼微生,官盐当了私盐卖的说道:“现在姓明,明天的明,以前姓什么,我爹被背卖的时候太小,不记得了。”
村长妻子何淑芳听了这话也问明逸琛,“那他咋知道自己老家是这边的?”
“解放后从买人的管家那里打听的。”
“这么多年过去了,要是还有亲戚活着,这也没法认呢。”
明逸琛点头,“这个倒不怕,我爹身上有胎记。认亲的时候,肯定要对词的。要是连这些都不知道,那也肯定不是什么实在亲戚。”
原来是这样。
村长见问得差不多了,这才说起住的问题。
一听这一家三口可以或买或租村民家空房间的热情大娘,瞬间不说话,知道她家正好有两间空房的村长夫妇也只当没看见一般,等明逸琛做选择。
明逸琛没选,而是转头看向宁朝云和微生。微生想到宁朝云的洁癖,也只看她怎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