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左手指尖的茧子很细,只比丝线稍粗,指甲完整;右手指甲则有些磨损,指尖的茧子也要比左手茧痕宽上些许。
“究竟是何物能在脖颈上留下这般宽的伤痕?”赵姝儿盯着女尸的脖颈问道。
黎慕白放下女尸的手,再次细看缢痕。
她见女尸旁边有一条白色披帛,心中一动,拿起披帛对折一下,变成只有一寸多宽,然后往女尸脖颈比一比,恰恰与那缢痕贴近。
“啊!是这个无疑了!”赵姝儿抬头看她,蹙眉问道,“只是这缢痕在喉下,舌尖为何没有挺出齿弓呢?我记得仵作纪要上说过,缢痕在喉下,舌出。”
“郡主所言不假。缢痕在喉上,舌才不出。只是,凡事有特例。”
黎慕白拿起披帛比划,接着道:“倘使是使用这种比较宽的布带缢住脖子,两手同时发力,且力气均匀,即使缢痕在喉下,舌尖也不会挺出齿弓的。”
“白黎,你懂得真多。”
“我自幼跟郡主一样,喜欢断案。”黎慕白忙解释。
幸而赵姝儿一心系在验尸上,没有继续追问。
黎慕白拿起女尸旁边的浅桃红面纱,往女尸脸上遮去。
因女尸眼尾稍挑,双目圆睁微凸,加上有些肿胀变形,一时她也判断不出女尸像不像她只见过三次的且蒙着面纱的琴霜。
“像不像琴霜?”她问赵姝儿。
赵姝儿瞧了瞧,道:“我对琴霜没有多大印象,只觉得她的琴弹得不错。”
两人验完,又去了另一停尸处。
那里,有一具从水晶兰生长处挖出来的骸骨。
掀开盖尸布,乍见森森白骨,还真有点瘆人。
黎慕白翻看尸骨。
骨头均呈灰白色,无中毒迹象。
赵姝儿从邱三爷那里要来检验结果,得知尸骸骨头数量齐全,无缺失。
黎慕白疑惑不解——从骨骼长短,可判断是六至七岁小儿的骨骼;但从骨头粗细上看,尤其是四肢的骨头,却有些接近成年男子的骨骼围度。
她又拿起几块头骨比量着,亦觉不像是小儿头骨尺寸。
“白黎,你看,这块头骨,有圆形青晕。”赵姝儿举着一块骨头,递给黎慕白。
黎慕白接过一看,是头顶心的骨头。
那骨头正中,有浅浅的一块接近圆形的青晕。
她记得仵作纪要里说过,头骨受拳击,会呈现圆形青晕或紫黑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