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们有信心这一次大唐必然不会输给突厥,但怎么打却是个问题。
是只防御突厥呢?还是举国之力大打一场?
一时间朝臣们分为了两派,以尉迟敬德、秦琼等为首的武将主张的就是一个大打。
尉迟敬德向来脾气暴躁,“那些突厥人欺人太甚,不仅缺吃的了就来侵扰我们边境子民,还想骑在咱们汉人头上,这决不能忍,不把他们打痛他们恐怕没完没了。如今咱们提前知道了他们的行军路线,这是天大的时机啊!臣愿意带兵打进定襄一举歼灭东突厥。”
秦琼、程咬金乃至侯君集也主动请缨,“陛下,臣等也愿意带兵前往。”
这些年来,面对不断侵扰边境的突厥人每次只能有限还击,他们作为武将自是十分憋屈。
掌管民部也就是财政大权的房玄龄却是要考虑的更多,他沉吟片刻道,“陛下,现在国库空虚,需要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大打一场的话国库恐怕撑不住,各位相公还是要冷静啊!”
李世民作为秦王时便多次主张抗击突厥,还在李渊、李建成意图迁都之时在朝堂上强硬阻止。
如今突厥趁着他刚登基政局不稳前来搞事,他自然更是恼火,甚至想亲自带兵去攻打东突厥,将东突厥彻底打败。
但理智却是告诉他不能这般做,他要为天下万民着想。
如今虽提前知晓了突厥的动向和行军路线,战况自然不会像原本那般被突厥打到渭水,但要想彻底解决东突厥国力却仍旧不够。
李世民捏了捏眉心道,“打定然是要打的,但的确不能不顾一切去打!如今大唐的国力还很弱,如果跟突厥全面一战虽有可能胜,但付出的代价却太大了,百姓怕是禁受不住!可如果等大唐休养生息上几年,那时大唐不仅必胜,付出的代价也要小得多。”
听到圣上的话,尉迟敬德、程咬金等将领不免有些失望的。
但他们更清楚他们的皇帝陛下比起历史上其他优秀将领而言,十分会计算战争的成本和收益。他永远有耐心等待最合适的时机,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成果,打出性价比最高的仗。
这是从大唐开国以来的数次战争都证明过的。
因此尉迟敬德等人并未有反驳,而是依言听令。
李世民见状点头,继续排兵布阵。
“尉迟敬德既然你主动请缨,你就先带兵去泾州等着颉利他们。”
当然有尉迟敬德也是不够的,他想了想又道,“同时去信给李靖,将突厥的进军路线给他,截断突厥退路,然后合兵于泾州,瓮中捉鳖!这一次朕要让突厥向大唐割地赔款!”
*
却说那边长孙无逸总算回了家,完全不知道他和系统的对话已经被贞观君臣听了个遍。
回到家后,他先去拜见了自己最大的金大腿——高氏。
高氏虽已年近五十,但保养得当看起来不过四十岁,出生名门渤海高家的她更是一副温婉贤良淑德的世家贵妇模样。
她本就极疼爱长孙无逸,一见到他被晒得满脸通红更是心疼不已,“怎么晒成了这样,四郎怎么一点不照顾你,让小太监给你拿点冰降降暑?”
对于高氏的一番关怀,长孙无逸很是受用,上辈子他是个孤儿,从没受过父母之爱,这辈子能得到一个如今自是十分感激。
他甜甜道,“谢谢阿娘。”不过他也不能让长孙无忌平白背了黑锅,当即道,“阿娘,今天登基大典那么繁忙,四哥又一直伴在陛下身边,怎么能用我这点小事打扰他?”
高氏哪里不知道这个道理,不过也是看小儿子辛苦忍不住抱怨了自己大儿子几句。
她摆摆手道,“罢了,你们兄弟感情好,倒是我多嘴了,来先吃些冰解解暑。”
说着便招呼着长孙无逸吃侍女们新端上来的酥山、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