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那位身边都是和敏郡主安排的人。
和敏郡主自幼养在安贵妃宫中,出了那件事后,无人知晓和敏是否已经与安贵妃一脉恩断意绝……她如今是罗刹王后,若是她能站在太子这边,太子的胜算就又多了两分。
将金锁递给宝钗,薛家主又叮嘱女儿好好与林家两位姑娘相处,便回了外书房。
翌日,薛家主先处理了一些生意上的事,之后便去了族学。
毫不意外的发现大儿子又逃学了,薛家主也只是意思意思的气了一下,然后骂薛姨妈两句‘慈母多败儿’,完事便与授课西席说起了‘族中子弟’的学习进度。
宁宁与易古两位嬷嬷的猜测只猜对了一半。
薛家主不是在发现嫡子不堪大用后,才有了让庶子继承家业的想法。而是在薛王两家联姻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这种想法。
当日王老太爷管着各国进贡朝贺的差事,沿海地区的洋船货物都先由王家经手。
王家有货源,薛家有销路,于是王薛联姻即是一拍即合,也是水到渠成。
这么多年来,薛家仍是富而不贵,若不是太子门人,他薛家必会成为其他势力的盘中餐。可即便如此,也要防着王家这种姻亲借联姻之便将薛家当成自己的钱袋子。
为了不让薛家彻底沦为王家的囊中物,薛家主便想到了暗渡陈舱。只是让薛家主没想到的是他用心培养的外室子于读书之事上非常有天赋。
纵使是皇商,也是商,按本朝律法商贾子弟不得参加科举。一但将外室子过继回来,就彻底失了科举的资格。
好在狡兔三窟,他也并非只有一个外室子……
……
另一边,随着夫人外交的展开,林如海的江南道按察使差事也渐入佳境。
贾史王薛和甄家等五姓人家都从贾敏那里领了暗示,之后各家也都扒拉了几个不重要的旁支子弟和家中管事出来顶罪结案。
原告也知道民斗不过富,富斗不过官。见确实有人被正法,又得了不少赔偿,倒也愿意就此结案。
林如海也是官场老油条了,所以这些事情他都没出面,只让贾敏在内宅女眷中各种暗示。结案卷宗上,也是漂亮的将自己摘得干干净净,不留把柄。
与金陵城里低调干大事的林如海相比,贾赦与贾敬为了太子的逼宫大业,也算是鞠躬尽瘁了。
可惜太子能功亏一篑,离不开他们兄弟的努力奔波以及贾家下人们不留余力的传播……
不过京城的疾风骤雨还未抵达江南,宁宁就在黛玉的三岁生辰之时,遇见了不请自来的的赖头和尚与坡足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