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惊人的在于年纪。
顾为经实在太年轻了。
他今年还只有21岁,甚至都没有正式的从大学毕业。
过去的这些年里,林奇所认识的所有取得相似成就的艺术家,不说胡子全都白了,大多也都中年往上了。
算上通货膨胀,毕加索卖到这个价格的时候,大约45岁,罗斯科可能40岁。达米安·赫斯特这种,也得30岁,都足足比如今的顾为经至少大了十岁以上。
画家这样的职业,如果不是旋风一样刮过,又旋风一样消失的妖人,往往是年纪越大,在市场里沉淀的时间越长,越是吃香。
等年纪足够长,在艺术史上站稳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名气足够稳固了。躺在家里什么都不干,就签名签的让全世界的艺术商人眼巴巴的跟在屁股后面转的存在也有的是。
再退一步。
如果仅仅只是这些。
顾为经当然算的上是一颗耀眼的星星,甚至能算的上是一颗年轻的太阳,但依旧没有资格让协会的副会长林奇这么的纠结。
艺术协会大多是非盈利性质的机构,起码理论上是如此。
画廊的老板们可能需要围在这些宝贝画家们身后转,背着、抱着、哄着,举高高,满足他们的一切有理要求和大部分的无理要求。因为画廊主再有钱,再富有,社会地位再高,他们依旧是想要从画家身上“获得”些什么的那个。
知道毕加索当年享受的是什么待遇么?
来自的美国的艺术商人排着队等在他的别墅外,如同想要觐见“君王”的弄臣。
毕加索今天随口跟一个艺术中间商说“嘿,你的帽子很漂亮”。那个中间商就会连夜坐飞机从巴黎飞去伦敦还是哪里,找手工裁缝加急定制一件同款的软呢帽子,然后再坐最早的飞机杀回来,把它做为礼物“进贡”给大师。
就这。
毕加索最后还没把画卖给他。
汉堡绘画与音乐家协会的副会长用不着如此,金钱总是环绕在权力的四周,是那些艺术家们和画廊主们围绕他的四周才对,是艺术家想要从汉堡的艺术协会手里“获得”些什么。
顾为经有能力当然是好事。
杰里米·林奇容得下一位有能力的画家。
身为协会会长,协会里的画家自然是越有能力越好,社会地位越高越好,越年轻越好。
可当这个名字和安娜·伊莲娜联系在一起之后。
意味就变了。
起点这么高。
他的个人极限到底会在哪里呢?
林奇有一点担心,顾为经不愿意只满足于成为协会的会员,他的野心会大到……想要连着协会一起全端走。
“……画展代表了艺术生活的那部分,艺术协会则代表了画家社会生活的那部分。”
副会长似是在对所有的年轻人们传授些宝贵的人生经验,他的眼睛却总是看着顾为经。
“艺术作品和社会生活完全组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位画家最完整的人生。”副会长在口中随便说着一些有的没的的事情。
“欧洲的艺术家协会,往往就画家手中所掌握的魔法长笛,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很多意料之外的麻烦。”
如果条件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