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装备,服装,以及训练物资,才是军队维持成本的大头。
至于粮、饷,不过是最基本的底线。
只有王朝末年,这最基本的底线才会被打破,也才会成为能否养得起军队的关键。
正常状态下,一支军队的维持成本,大头必然是军械。
还是拿当今汉室举例。
一个正式入伍的士兵,需要配备青铜剑一柄,军袍一身,绑腿一条。
此外,还要根据驻地的气候、季节,适时配备避暑、御寒的物资。
虽然武器军械,是可以‘一剑传三代’‘铁打的刀剑流水的兵’,但冷兵器时代的武器军械,终归还是消耗品。
剑用多了会卷刃,矛刺多了会断尖,弓羽箭矢会折损,弓弩本身也会有损耗寿命。
最关键的是:一开始,总归是要花费一笔钱,新铸造一批武器,来配备军队的。
便说一柄青铜剑,大概够兵士用十年,已经是很爱惜的结果了。
而一柄青铜剑的造价,哪怕按其重量直接折算成铜钱,那也是不下万儿八千钱。
算下来,一名士兵手中的佩剑,每一年就要损耗一千钱的价值,每十年就要报废一柄价值上万钱的剑。
至于军袍——总不能是入伍时发,退伍再收回来吧?
就算你想收回来,几年的军事训练,也早就破旧不堪了。
便说一年发一身军袍,外加一根布条作为绑腿,也是上千钱的开销。
这还只是最基本的,军袍、绑腿、长剑三项。
若是弓弩兵,那就又是一个层面。
——弓羽箭矢一根就数十钱,箭身折断了还好说,还能回收箭头箭尾的零部件;
稍不注意遗失了,那就是打水漂,就是肉包子打狗。
一个弓弩兵,一年射出一千支箭矢练习,不过分吧?
平均一天还不到三箭,这已经很少了。
一千箭,遗失个百分之一,也就是十支,不过分吧?
另外再折损个百分之二,也就是二十支,很正常吧?
好;
遗失的十支几百钱,折损的二十支修复要几百钱,就又是上千钱。
这还没说弓身开裂,弩机磨损,以及弓、弩断弦的开销。
前文提到,一个士兵一年的口粮,就需要十二个人,每人上缴二石的农税来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