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厚葬之风,也并不是只存在于贵族、特权阶级,而是由上而下的。
——天子驾崩,有国丧规格的庞大陵寝,琳琅满目的陪葬品。
以至于太宗孝文皇帝临终前,仅仅只是留了一封‘朕的后事别太靡费’的遗诏,就感动的天下人眼泪直流。
因为在天下人看来,这是太宗皇帝在委屈自己,是通过放弃在地底下的富足生活,来给人世间多留下一些财富。
诸侯王有诸侯规格的丧葬规格,同样有王陵和价值千万金的丧葬用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便是梁孝王刘武的梁王陵。
为了在地底下,也能和心爱的王后约会,梁王刘武非但在自己的王陵中,建造了气势磅礴的梁园,还专门在自己的墓室和王后墓室间,留了一条通道。
梁王墓内甚至还有马桶!
至于陪葬品,单只是坊间传闻,便是价值数万金的庞大财富!
若非先帝顾及政治影响,将‘梁王陵规格直逼天子陵寝’的消息压下,还指不定会闹出多大的轰动。
再往下,也同样是各个阶级,都有各自的厚葬方式。
武将陪葬昂贵军械,文官陪葬稀有书简。
还有商人、工匠,也都会根据各自的职业和人生经历,而陪葬对应的稀罕物件。
甚至就连农民!
就连最底层的农民,都会为了厚葬父祖,而变卖大半家产,为的,却仅仅是给离世祖先的墓室内,留下一块金子。
为什么?
为了祖宗在地底下不受委屈,不至于‘没有钱花’……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几乎每一个人,都会被时代所裹挟。
哪怕自己能想得通、想得明白,能有‘厚葬无用’‘与其厚葬自己,还不如给子孙后代多留点财富’的觉悟,也还是没用。
为了不被整个社会指责为‘不孝’‘不敬先祖’,孝子贤孙们也依旧会竭尽全力,无所不用其极的,尽可能将父祖的后事直白的更阔气、更昂过一些。
就说当年,太宗孝文皇帝临终遗诏,交代即位的孝景皇帝:朕的后事不可太过靡费;
以至于百十年后的西汉末年,起义军打到长安,恨不能把所有皇陵都给掀个底朝天,却愣是对太宗皇帝的霸陵秋毫无犯。
说这是起义军尊重、敬畏太宗皇帝,也没错,但也不尽然。
——真正让起义军不去动霸陵,不去扰太宗皇帝清静的,恐怕也有霸陵内没啥值钱的丧葬品的愿意。
却鲜有人知:当年,为了应对太宗皇帝留下的这封遗诏,先孝景皇帝刘启,那也是伤透了脑筋的。
因为在当时,先帝老爷子若不遵守这封遗诏,那就是悖逆太宗皇帝——而且还是‘悖逆先帝’这一范畴中,最为严重的:悖逆先帝遗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