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不乐意,那就是置天下苍生于不顾、置宗庙社稷于不顾的昏君,乃至暴君。
同理,当国家无事,根本没有像样点的由头时,天子再怎么想要大赦天下,也都无法得到朝堂的普遍认同。
——再怎么着,你也得找个理由吧?
比如儿子出生,朕很高兴,女儿降世,朕很开心;
亦或者,太后大寿,皇后生辰之类,总得有个像样点的由头。
而在确定大赦之后,赦谁、不赦谁,更是绝非天子所能控制的,也绝非可以商量、商榷的。
——要赦就都赦!
不赦拉倒!
搞什么区别对待?
这不纯纯破坏大赦的公平性、正义性,乃至合法性、神圣性吗?
都是富拥天下的帝王了,居然还盯着某个人的生死,还讲不讲胸怀了?
一个人都容不下,如何容得下天下苍生,如何肩负的起这天下万千黎庶,以及宗庙、社稷?
问题的难点,也就在于此了。
——自刘荣即位至今,已经是第六个年头。
除了刘荣元年,因先孝景皇帝驾崩,举国丧而大赦天下,汉家已经有五年不曾大赦。
放在其他寻常年景,若无天子晏驾、太后驾崩之类的大事,那十年八年不大赦也正常。
但刘荣即位以来得这五年,汉家可从不曾风平浪静。
朝那之战、河套-马邑战役以及高阙之战——前后三场对外战争的连续胜利就不说了;
无论是出于感谢上苍保佑、祖宗庇佑的角度,还是感谢天下人支持国家的层面,都早就该给天下人放福利,以普天同庆了。
更何况过去这几年,除了这三场战争的胜利,也另外还有许多值得庆祝、纪念的事。
——别忘了,当今天子刘荣,是先即位,而后加冠、大婚。
天子未冠而立,先做天子后成人,难道不该大赦?
天子大婚,椒房有主,天下人有了母仪天下的皇后,难道不该大赦?
还有皇长子降世,以及窦老太后的大寿、栗太后的诞辰……
掰着指头算下来,过去五年的时间里,除去先孝景皇帝驾崩的国丧大赦,至少还有五到七次可大赦、可不大赦的时机。
但最终,刘荣出于‘不要复现先孝景皇帝前三年,短时间内连续数次大赦的场景’的考虑,硬咬着牙,无一例外的将每一次时机都尽数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