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个人,一张桌子坐不下,只能分成两桌,大人坐餐桌,小孩子坐茶几,董桃花端了菜过来,特意和徐荷叶交代那盘八宝鸭。
“你爸的手艺,可要好好尝尝。”
“好。”徐荷叶夹了一块鸭胸肉,尝了尝,味道果然和酒楼里的不一样。
腌制并晾晒过后的腊鸭,肉质紧实,富有弹性。即便蒸了几个小时,依然很有嚼劲。鸭肚子里的辅料,融合了腊鸭独特的腊味气后,也是回味无穷。
很成功的一道菜,和她之前做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也是奇了怪了,她也是按照二伯娘给的食谱做的,怎么味道就能差这么多。
大人那桌,纪为民第一筷子夹的也是那道腊鸭,他品了品,看向董桃花:“弟妹,你这手艺绝了,味道和王阿姨做的一模一样。”反倒是何知君,不管做多少次,都只能复刻七八成。倒也不是不好吃,就是不是从前的味儿。
董桃花笑着摇头:“二哥,这道菜还真不是我做的。”
“不是你做的,那是?”
“是徐辉做的。”董桃花道,“上次从扈城回去后,他便拿着菜谱一直钻研。我也试着做过,同样的步骤,我就是做不出这个味道。”
纪为民道:“或许是因为这道菜是王阿姨做的,老三是她亲儿子,所以遗传了她的手艺。”
“或许还真是这样。”董桃花也觉得神奇,明明她手艺比徐辉还好,但这道菜就是没他掌握得好。董桃花说着,用公筷给何知君夹了一块,“二嫂,您也尝尝徐辉的手艺,说起来还得感谢二嫂,如果不是二嫂记住了婆婆做菜的流程,我现在也没机会尝到这道菜。”
“弟妹太客气了。”何家家境好,就算物资紧缺,限量发放时期,每个月也能尝几次荤。
不像王玫家,几辈贫农出生,家里想吃次肉尤其不容易。所以难得买到的鸭子,也不会马上就吃,而是腌晒了,存放到过年过节或者有客来时煮着吃。
她又是喜欢研究菜谱的,国营饭店的八宝鸭吃不起,那就自己做。香菇买不到,就用木耳代替。勾芡时大虾舍不得买,就用小水沟里捞来的小虾米做。
倒也做出了自己的风格。
廉母看着这道八宝鸭,笑了起来:“说实话,我小时候吃得最多的肉就是腊鱼腊鸭。”
顿了顿,她换了个描述方式:“倒也吃得不多。不过那时候弄点肉不容易,好不容易买点肉,家里人哪里舍得一餐给吃了。只要天气合适,那肯定会用盐腌了,晒干留着慢慢吃。”
“每次馋肉了,切上两三片,放到菜里炒一炒,也算是有点荤味。”
“不过现在日子好多了,虽然还是不能每天吃肉,好歹过个十天半个月,也能割个一斤半斤的解解馋。”
柳玉梅接过话茬:“是啊,以前的日子是真苦。不过现在好了,起码不用饿肚子。”
女人们不喝酒,说着话就把饭吃完了,吃完她们就下了桌。
何知君、廉母、柳玉梅她们来得晚,刚到家就开饭了,所以也没时间参观屋子。这会儿吃饱了饭,便打算在屋里转了转。
这年头大陆还没有引进港城公摊的概念,一百二十平的房子,套内面积实打实就是一百二十平。
三室两厅,一厨两卫。
主卧加卫生间三十平,徐荷叶的房间二十平,书房兼客卧也是二十平,厨房十五平,客厅卫生间五平米,剩下三十平是客厅和饭厅。客厅外面,还有十平米延伸出去的阳台。所以房屋整体特别空阔大气。
就连何知君这个住小别墅的,都觉得这房子不错。
“屋形方正,南北通透,采光也好。”她走到阳台,看了看外头照射进来的阳光,点了点头,“是间很不错的屋子。”
廉母和柳玉梅倒是对厨房很喜欢,灶台下就是柜子,厨具放在柜子里,不管是取用还是收纳都很方便。灶台也是嵌入式的,整个台面非常干净整洁。
灶台旁边有洗水台,洗水台上做了沥水篮,洗好的菜就放在沥水篮里,也不用担心水滴淋得到处都是。
男人们对这间厨房没什么感触,只有经常做饭做家务的女人才知道一个设计规划合理的厨房能少多少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