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为民看着他,笑着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叹气道:“你还是这样,一委屈就说不出话。”
“我没有。”在纪为民面前,徐辉仿佛又变成了二十年前的那个少年。
“还说没有。”纪为民笑了笑,将目光落在徐荷叶身上,“老三,这孩子是你女儿?”
“是。”徐辉点了点头,“是我女儿。”
“是个好孩子。”纪为民,“你教育得很好。聪明,勇敢,知恩。”
很奇怪,不知道徐荷叶是徐辉女儿前,他觉得这孩子太功利,太“知上进”,知道她是自己的侄女后,之前种种雷点,都变成了优点。
“我女儿确实优秀。”说到女儿,徐辉有些得意,忍不住炫耀,“二哥,你知道你侄女是这次的中考区状元吗?距离市状元也只有三分之差呢!”
纪为民觉得好笑:“我知道。”
“老三,你要知道荷叶的录取通知书遗失证明可是我亲手办的。”
“对,对。”徐辉回过神,“二哥你帮荷叶办的遗失证明,肯定知道她的成绩。”
说着,徐辉有些不好意思地把带来的礼物拎到桌面上,“二哥,这些东西都是孩子妈准备的,都是赣省特产,扈城买不到正宗的。您带回去给家里人都尝尝。”
“先不着急。”纪为民没有拒绝。如果是陌生人,这些东西他肯定不会收下。但徐辉不同,弟弟给哥哥送的特产是心意,不是贿赂或者攀附。
他看着徐辉,问出自己最想问的问题:“一别二十年,这些年你过得怎么样?”
徐辉沉默,许久才道:“我过得很好。”
“二哥你呢?还有家里人,应该都过得不错吧。”
纪为民没有说话,徐辉又问道:“二哥,母亲去世后,我给家里寄信,邮局说找不到收信人,把信退了回来。
我知道你们搬了家,不知道你方不方便留个新家地址,以后逢年过节,也好上门看看爸。”见纪为民迟迟没有开口,徐辉有些尴尬,“当然如果不方便就算了。”
纪为民摇头:“我们还住在原来的房子里。”
“原来的房子?”徐辉有些不敢置信。“那你们为什么——不收我的信?”
要知道他往扈城寄的信不是一封两封,从第一封信被退回来后他又陆续往扈城寄了好几封信,连着好几年都寄过,但这些信无一例外都被退了回来。
徐辉很失望,后来才停止寄信。
纪为民叹口气:“我没收到。”
“不是我不想收,是我根本收不到。”
“为什么?”
纪为民道:“阿姨去世后,没多久,咱们家被人举报,全家都下放了。”
“怎么会这样?”徐辉瞪大了眼睛。
纪为民苦笑,“事情发生得匆忙,也没来得及给你寄信。再后来,我们每时每刻都有人盯着,怕连累你,也不敢给你寄信。”
“总之,我们在乡下牛棚住了六年,直到七八年底,家里平反后一家人才回到扈城。”
“回来后,我给你寄了信,然而信被退了回来。”寄信不通,他还想方设法给当地打电话,拍了电报,可惜都没有回音。
他还以为徐辉记恨纪家当年逼他下乡,不愿意和他们联系,就此断了念头。转眼又是十多年过去,没想到两人就这样见了面。
徐辉摇头:“可是我从来没有收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