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圭言嗤笑一声,“你这可是要你爹的命啊!投诚也可以啊,投名状呢?我凭什么信你啊?”
顾书华知道徐圭言难产,没想到她这么难缠。
“我知道幽州派来多少兵,以及他们的作战地图。”
徐圭言眯着眼笑了。
顾书华转过身,揭开裤子,从裤子的夹层中掏出了一张叠起的纸,再次穿好衣服后才转身把纸递出去。
“这是具体的信息。”
徐圭言瞥了一眼他手上的纸,又看向他,冷言冷语地问:“你与你父亲不合,他应该对你多加防范,这么重要的信息,你是怎么得到的?”
大冷的天,寒风吹过,顾书华额头竟有大滴的汗珠,他吞咽了几口口水,“我偷听来的。”
“如果是假的,我就杀了你。”
顾书华扑通跪下来,“我愿用我的性命担保,如果是假的,我就自绝于您的门前。”
徐圭言闭上眼,不在乎地“嗯”了一声。
果然,不出三日,幽州被藩镇占领,而后出兵凉州,凉州最东边的城池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徐圭言得到消息后,第一反应是凉州城内有内应。
秘密关押、撵走的那些谋反者,以他们的脚力,三日之内走不到凉州隔壁县,更没有传递消息的工具、能力。
按照这个情况,只能是凉州城内部有底细。
徐圭言二话不说,将顾书华扣押入狱,没给他任何解释的机会。
而远在其他县的凉州司马和防御使紧急调动驻扎在凉州的府兵,迎敌而上。府兵本就数量不多,被调走后,凉州城内只剩下县兵,风雪飘摇,局势越发紧迫。
好在,剩下三名军事指挥官留守在凉州城。
这三人她早就听说过,总军事指挥官,孟长瑜,出身寒门,幼年家贫,随外祖习武,擅长骑射与兵法。年少因射艺惊人被郡守举荐,入府兵为校尉。后参与边疆对胡战役,以孤军突袭敌营闻名,逐步升至折冲都尉。
现以严整军纪、果敢决断著称,被士卒敬称为“铁弓君”。其战绩令人望其项背,主导三次战役胜利,稳定北疆边境,破敌数万,威震胡地。
此人身形修长,骨骼匀称,略显瘦削但不失力量感。剑眉入鬓,双眼炯炯有神,常有鹰隼般的锐利目光。仔细看,右颌有一道浅色刀疤,应是与敌将肉搏时留下。
左指挥官,楚云祯,将门世家,父为名将。十五岁从军,随父征战南蛮,战中独自断后以火攻退敌,被称“火龙将”。二十岁承袭父职,任府兵折冲都尉,指挥多场守城战,所守之地从未失守。
要说厉害的地方,那就是防御战无一败绩,曾以不足三千兵力,击退五万敌军围攻。
样貌出众,身材高大,肌肉匀称,气质威严。可惜的是左手无名指残缺,因自罚失守一城之责而断指。
几人会面寒暄时,他一言未发,不喜交谈。
右指挥官,梁念瑾,听闻是个孤儿,自幼被江湖义军抚养,十二岁已精通刀术。年幼闯荡江湖,初为义军先锋,以灵活战法劫掠敌营,屡建奇功。后归顺朝廷,成为县兵主将,因剿匪成功而升任郡守护军都尉。三十五岁被调任边疆,善用游击战法,被誉为“狐将”。
三人出身截然不同,品性不一,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不好招惹。
就此,徐圭言、陆明川和李林同三位指挥官,召开了第一次守城军事会议。
第一个发言的是梁念瑾,他秉持着守城不开门的策略,也就是持久战。
“凉州城位于凉州西北角,等他们从临近幽州的地方攻打过来,想必敌军早已疲惫,况且现在是冬日,他们坚持不了多久的。”
这法子可以,大过年的,敌军也是中原的汉人,谁都想好好过年,没人想在寒冬腊月吹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