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慈先是一愣,然后就是喜悦,“真好!”
郑副校长笑道:“先别高兴得太早,初评之后还有复评呢,再之后还要去展区,不过你们这样的年轻一代,能获得这样的认可是很不容易的。初评结果还没正式传出来,但我们这帮老家伙都知道了,等回去,你可以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
闻慈高兴地答应下来。
郑副校长问:“你最近还在画绘本?”
“没有,前一本几个月前就画完了,我准备看看它在国外的销售情况再准备下一本,”闻慈说,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积累,就在上个月,《贝贝的故事》作品评分终于爬到了8,只要再有两个作品到达8分,系统功能就能进行第四次升级了。
不过这么一想,她的紧迫感再次上来,觉得还是得争取《小龙历险记》的国内出版。
这么大一个华夏国土,这么多华夏孩*子,肯定会对传播量产生巨大的影响。
和郑副校长告别后,闻慈先是找到乌海青他们,说了过初评的好消息,袁韶听说了,倒没失望,她觉得自己还有不足,这回画展根本没报名,而且全国美展的竞争是非常大的,哪怕过了初评,还有后面的层层选拔,堪称美术界的科举考试。
说了几句,闻慈回到家,第二天周五,她又跑去了华夏美术出版社。
“你现在这个要求,倒是可以出版,”主编一边翻动着面前的手稿,一边说。
但出版的客观要求能拿到了,报酬却谈不拢,闻慈说用约定版税分成,但主编说国内没有这样的先例,他没说版权归出版社,但态度非常模糊,意思是第一次出版可以给闻慈分成,但接下来要是再印刷的话,那就和闻慈没关系了。
闻慈平心静气地说:“我不打算做一锤子买卖。”
她又不是为了给出版社赚钱才画的绘本!
主编笑着摇了摇头,把手稿还给闻慈,“跟我们这样的大出版社合作,闻同志还是有利的,要是随随便便哪个小出版社,就算胡乱印刷,那你也没办法啊?”
没版权法也没有维护创作者的环境就是这样的,事实上,哪怕几十年后,这方面国内也有很大漏洞,当然,这也是国内绘本一直没发展起来的原因之一。
闻慈憋着一口气收起手稿,“我再考虑考虑吧。”
实际上,她一出口就狠狠踢飞出版社门口的小石子儿,气冲冲骑上自行车往家回,决定再也不来这家出版社自讨没趣了。
她就算真不在国内出版,也绝对不在版权上让步!
第174章抄袭忙忙碌碌一上午,下午还要回学校……
忙忙碌碌一上午,下午还要回学校上课,临近期末,哪怕是美术史这样的科目也绝没有
“划重点”的概念,所有人,包括闻慈,抱着厚厚的书籍背得天昏地暗,痛不欲生——这不是夸张说法,这帮研究生,一个比一个卷,真是往死里学的。
闻慈入学考试那会儿的理论成绩还很高,但从上学期期末开始,就有人超越她了。
有人是真的能把美术史倒背如流,随便挑出一个时期或者画家,从流派到风格特点到代表作品,信手拈来,能不打一个磕绊,这简直是让人难以置信,但偏偏是真的。
闻慈背着背着,越背眼睛越直——她两辈子都受够了美术史这门课。
她不受控制地开始走神,眼睛左右看看,右边的同桌是袁韶,倒扣着美术史的书盯着前面黑板,只见得嘴唇轻动,满脸严肃,这是在默背。而她左边隔着过道,是班里另一个女生,眼睛放光,精神抖擞,仿佛不是在背难啃的美术史而是在看一本通俗小说。
这就是上学期末把理论课倒背如流的超牛同学。
而在两人中间的闻慈,小脸煞白,两眼无神,看着被书籍吸干了精气。
好不容易等下了课,袁韶半点不累,还斗志昂扬地说:“我已经背完大半了,今天晚上去走廊多背两小时,肯定能背完!”
学生宿舍每晚都会到点熄灯,但这可难不倒刻苦的大学生们,怕打扰舍友休息,他们就去走廊、水房、楼梯上背,打着手电筒,照样能背得起劲,而且一点不孤单,因为期末周你随便一抬头,周围都是这么背书的同学呢!
闻慈:“……”
她震撼且匪夷所思地问:“下周才开始考呢,你今天就背完了,那下周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