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礼结束后,高考倒计时正式缩短为两位数。
湿漉漉的春拖沓了一个多月,终于迎来了一场暴雨,雨后的早晨就彻底入了夏。
而对高三生来说,夏季代表的不是冰汽水、牛奶雪糕,而是接连结课的科目,考试、评卷、排名、知识点回顾。
上周才过了学校的月考,这周就要熬四大联考,下周又要开始准备二模。
一套流程不断重复,像是一个无限轮回的地狱,目的就是把学生的心态压到麻木,一步步磨砺成最接近高考的样子。
而最直观地感受到这一切压力的,是高三生的弟弟,祈临本人。
饶是像陈末野这样波澜不惊的学霸,也在年后的每一个夜晚多加了两套专题。
祈临每晚都会陪他熬,写完自己的作业就尝试着去啃高三那些艰涩的题目,揣摩陈末野的解题思路。
大概是暗恋的力量太强大,刚开头的那两个多月大部分题目他还是一知半解,结果到后面他都能主动帮他哥将题目分门别类。
陈末野在换卷休息的时候会说笑:“不会六月的高考结束之后,你已经把高三的题吃透了吧?”
祈临当时沉默了很久,真心实意地反问:“哥,我看起来像有超能力是吗?”
他自然是普通人,但也确实像陈末野说的……自学了一部分知识点。
祈临认为这不能证明他学习能力强,反倒是体现了他哥能力出众。
高中的成绩差距,本质上是思维方式差距,作为稳居年级第一的学霸,陈末野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十分独特,他的笔记简直比专门编制的教程还要通透清晰。
三行五行就归纳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套解题思路。
难怪会有人花钱买学霸的笔记本。
祈临觉得是他哥厉害,但陈末野同样也认为是自己弟弟的理解能力超群。
一页笔记里省略的步骤有一半,普通人来看根本跟不上看不懂,祈临一个人抱上一阵就能模糊地摸个脉络。
转换脑子的间隙,他也会给祈临圈一下重点,理一下思路,然后就能看到那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里面满满当当地写着:“我懂了。”
于是陈末野就会在枯燥无味的考试循环里,尝到了一缕枫糖味的成就感。
聪明的小孩就是招人喜欢。
倒计时飞速流逝的日子里,四周的人好像总比祈临和陈末野慢半拍。
比如胡黎总是嘀咕前两天才为月考停了课间操,实则荣誉墙上连一模的考试排名都放出来了。
周趣那个小群组在讨论陈末野二模省排名的时候,他哥已经准备三模考试了。
别人含糊地掐着指头算距离高考还有多少天,祈临却清晰地知道每一个数字。
因为他每天去高三等陈末野的时候,都会看着老师更换倒计时的牌子。
时间是在他看得见的地方流逝的。
他一时为陈末野高兴,觉得高三快解放了,一时又为自己难过,拥有陈末野的时间快到头了。
祈临胡思乱想想法不坚定时,陈末野却稳如泰山。
他人如其名,沉默稳重,但野心十足,三次模拟考的分数一次比一次高,每一次都稳坐市第一,后面两次还和省第一打了个照面。
就差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