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三省二十八州被画了出来,在桃花树下,在他们眼前。
闻远低下头。
陆洗道:“想知道别人如何评价将军吗?”
闻远背过身,没有回应。
“闻都督智勇双全,忠心可鉴。”陆洗道,“这是平北都司董成对将军的评价。”
“后军右都督闻远,年轻有为,善于筹谋。”陆洗接着道,“这是林相对将军的评价。”
“我到北境,还在民间听过一首歌谣。”陆洗顿了顿,“将军,这是百姓对你的评价。”
横戈戍北关,
策马定逍山。
万里征尘尽,
犹带朔风还。
闻远出身于七品知县之家,他的父亲闻祚在当时是一位小有名气的文人,但把心思都花在仕途之上,对几个孩子并没有管教。
闻远从小机敏灵活,十八参加武选,二十到边关历练,脱离了家庭环境,很快就展现出惊人的军事天赋。贾家沟守卫战,他参与策划并执行,以少敌多,杀敌四十余人,顺利完成任务,张丁堡反击战,他率军八千独立完成谋划并实施,击杀敌将,俘获六百敌军。
十年之后,他凭着显赫的军功受命后军右都督,总领平北战事。时鞑靼入侵,他带领五万人马前去抵御,诱敌深入大败敌军,后主动追击,横跨逍山,将莫邪堡团团围住。
可正当攻克要塞之时,噩耗从朝中传来。
他的父亲闻祚出事了。
闻祚一直自命不凡,想要平步青云,屡次投机,先是在盐务风波之中投靠太子,又在银矿案中倒戈转为毓王效力,官至四品大理寺卿,终在永熙二十三年的大洗劫之中失足入狱。
闻远受到牵累,被召回朝中,虽然闻祚最后在狱中自缢,保全了他,但从此其余军将因为他父亲在官场上首鼠两端、见风使舵的行径而轻视闻家,不与他交好。
这样的情况延续至今。
“陆相这般抽丝剥茧……”闻远道,“算是把本将查得明明白白的了。”
陆洗道:“将军对我多少也知道些,我是文官,但并不算那套规则里的人,我比谁都更清楚,阜国地大物博,人才辈出,之所以连年战事失利,不是打不赢,归根结底是因为上面掌权之人权衡利弊,不想打赢。”
闻远道:“你就想赢么?”
陆洗道:“我不在意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我也不讲究中庸之道、无上完美,我就是要打败鬼力赤,击溃他,击溃整个蒙古,把阜国的军旗插遍曾经失去的数百里土地。”
闻远叹口气:“林相不见得会答应吧。”
陆洗道:“我们不要管他,我出钱,你出人,再加陛下的支持,一定能成。”
陆洗任平北巡抚之时就了解过闻远的事迹,一直忍着没有联络,因为他知道那时董嫣把他放在北方是为控制地方钱粮而不是让他干涉军防,他还需要耐心等待时机。
现在时机来了。
陆洗的话打动了闻远,尤其是最后提到的“陛下的支持”。
闻远回想小皇帝对自己的嘉许,觉得真不像别人给的稿子,极有可能就是实心的。
风过林间,花苞在枝头轻颤。
闻远避开这些诗情画意的东西,应了一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