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来不及阻止,见事情已发生,只能继续等待。
其实很多人都看出朱昱修又热又累,但是没有一个人敢像陆洗这样用近乎家常关心的语气说出来。他们只知道遵守礼制,却没想过,从卯时敬告天地、辰时祭拜祖宗到现在在奉天殿听群臣献贺,朱昱修所做的每一个动作、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被林佩事先安排好的,对一个十五岁玩心正起的少年来说,如此严丝合缝的控制实在过于压抑了。
一盏茶的功夫,朱昱修身穿黄袍从屏风后走出来,坐回龙椅。
“朕回来了。”朱昱修扬起双臂,挥开衣袖,“开始吧。”
林佩顿了一顿,清嗓道:“陛下,臣有本奏。”
织金绶带与青玉组佩交缠,一串清越之音,笏板斜转。
林佩只是走到中间,便让朝议气氛恢复肃然。
北京皇城第一次传响这位带着中兴王朝使命而来的辅政大臣的声音。
——“去岁,朝廷裁南京五府冗员十万,省却岁费粮饷三百万石,北迁之议遂定,工部征调匠户十万,户部筹措银四百万两,伐木于湖广,采石于房山,日夜兼程输运京师。然天时不测,屡发山崩,幸蒙陛下圣明,命工部急造仓廒,户部开常平赈济,终使营建之材如期而至。今观九门巍峨,紫垣壮丽,实乃各部运筹帷幄,群工戮力同心之效也。”
——“臣今日奉上顺天府黄册、鱼鳞册,计载坊厢户口十二万九千六百户,官民田地七万八千四百余顷。其中内城三十六坊,军民六万二千户;外城厢坊四十八处,商户匠籍四万七千六百户。此表详录畿辅官田、勋田、民田之界。伏愿陛下御览,永垂万世之基。”
朱昱修把贺表拿在手里慢慢地看。
工部和户部的功在贺表中具现。
方时镜接着呈上礼部的贺表,陈述自兴和元年起领翰林院、国子监各学士汇编各地教材情况,至今已将《兴和大典》修成三分之一。
杜溪亭、尧恩和贺之夏依次呈上吏部、刑部和兵部的贺表。
六部呈完,轮到五府和地方。
“陆大人。”林佩侧过脸,微笑道,“请平辽总督府上贺表。”
二人的目光相接。
陆洗摆开衣袍,笑着走到林佩身边。
殿堂上鸦雀无声,连一根针落定都能听见。
“陛下。”陆洗道,“臣自知才疏学浅,写不出锦绣文章,今日就以三道边关送来的军报作为贺礼。”
满朝大臣都以为平辽总督府奏报的会是宣府大营的建设和北方军防部署情况,不想他们才在北京落定,就听到了来自前线的战报。
【二月十八,鹞儿岭军报,鞑靼亦思部五千余骑分三股突犯边隘,纵火焚毁墩台五座、哨站十二处。虏寇剽掠即遁,未与主力接战,已令各堡戒严,并遣斥候侦其动向。】
众人顿时紧张议论起来。
时间上,阜国朝廷与鞑靼约定的五年之期已过去四年,即将面对未知的变数;
空间上,这起骚乱发生的地点距离平北府只有七日的行军距离,令人感到压迫。
“陆大人,算日子,二月十八你不是在济南府捯饬那座牌楼吗?”方时镜冷着脸道,“前线发生这么重大的军情你不管不顾,现在还好意思报喜?”
吴清川、章慎、邱祥把目光投向兵部。
贺之夏站出来对众人说道:“众位不要着急,后面还有两道。”
“方尚书,克敌制胜未必要亲临前线。”陆洗不慌不忙地拿出第二道军报,“运筹帷幄之中亦可决胜千里之外。”
【捷报——】
陆洗道:“陛下,斥候于二月廿二探知敌军屯于黑石沟,闻远将军获悉,立即从宣府大营派出三千精骑驰援大同方向,廿四,我军截击敌军,斩首级五百有余,复控云河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