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昱修扶起他,然后行师生之礼。
茅雪华捋着花白的胡子,缓缓问道:“陛下的功课写完了吗?”
朱昱修道:“没有,先生,朕今日请教的这个学问,书本里没有。”
茅雪华道:“陛下所问何事?”
朱昱修定定地看着他,一字一顿:“劝和。”
茅雪华的眉梢动了一下,莞尔而笑。
朱昱修道:“先生笑什么?”
茅雪华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绕书房走了一圈,在案上摆的素三彩水盂旁停下脚步。
朱昱修凑过去,伸出脑袋。
茅雪华道:“陛下看到了什么?”
朱昱修道:“水。”
茅雪华道:“退后几步,站得远些。”
朱昱修往后两步,回过头。
茅雪华道:“陛下看到了什么?”
朱昱修道:“瓷罐。”
茅雪华道:“再退后一点,再站得远一点,现在,你看到了什么?”
朱昱修道:“盛着水的瓷罐置于案几之上。”
茅雪华道:“你悟到了什么?”
水面微澜。
朱昱修的眼中亮起光:“站得越远,看到的东西就越多,想要看清所有的东西,要先往后退。”
茅雪华一声感叹,爽朗大笑。
回忆散去,广寒宫中的玉雕龙纹宝座映着少年天子的凤眸。
朱昱修坐上去,把仪鸾使高檀叫到面前。
高檀出身中原世家,年少时做过朱昱修的伴读,后因党争离开京城,历经磨难,多年之后得董嫣帮助才重回宫中担任官职。
“鸠车大体上造好了,但朕觉得还应该再添一些装饰。”朱昱修低头看着手指,随口道,“你就以此为由,叫上仪鸾司的人手,多出宫去打听些事情。”
高檀问道:“陛下想打听哪些方面?”
他比朱昱修大五岁,筋骨刚劲,独有一种谨慎内敛的气质。
“什么都行。”朱昱修道,“有什么打听什么。”
高檀顿了顿:“请陛下给臣一个方向。”
朱昱修道:“先看看右相在做什么,然后看看左相在做什么,还有街上的老百姓都是怎么说的,这两年朝廷做了不少事,收复广南、开放关市、调整赋税、官私合营、印发纸钞、开设专科,朕数不过来了,先就这几样,你都打听打听。”
高檀道:“这些,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