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喝了壮行酒之后,都离开了。
谢彦骑了太子送给他的那匹老马,一直把太子送到了百里之外,方才依依不舍的挥泪告别。
战场上刀剑无眼,况且敌方还有火炮……
经此一别,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相见的机会?
谢彦看着那张稚嫩的孩子般的脸,心中说不出来的凄凉。
第142章
谢彦没想到太子会亲征。
待他知道太子铁了心要去亲征证道的时候,心中懊悔不已。
——敌人有火炮,而太子没有,这怎么行?
于是他跟越岱龙二没日没夜的筹谋制作火器。
制造大型火炮需要很多大型的机器和工序,无论是场所还是时间,都不允许他们制造大型火炮。
最后他们一致认为制作炸药、手榴弹以及地雷比较适合目前的情况。
他们选择了“谢家宅院的第三进屋子和院子”,作为制作火器的地点。
——谢家宅里,这第三进的屋子最多,院子最大,而且在最后面,保密性会更好。
他们说干就干。
谢彦去宫里见了太子,把他们讨论的结果跟太子说了。太子本就对火器感兴趣,他听谢彦说,能让他带上地雷、手榴弹以及炸药去南方,很是高兴,当即便同意了。
经过半年的调养,谢彦的身体已经好的差不多了。
为了“保密”,太子一纸诏书,把住在谢家宅院的内侍召回了宫。谢彦回到谢家宅院后,用钱打发了所有的小厮,让住科兴园一字号以及科兴园二字号的兄弟扮成小厮住进了谢家宅院。
最后一进屋子和院子很快变成了小型的“兵工厂”。
科兴园的兄弟们“三班倒”,他们在前院是谢尚书家的小厮,到了后院便成了兵工厂的工人。
这样一来,整个谢家宅院,变成了一个秘密的兵工厂了。
越岱一家,原本是住在第三进的,都搬到了第二进来了,跟谢彦成了“邻居”。
“谢府成为兵工厂”的事实,瞒不了住在谢家宅的越岱的母亲和妹妹。
越岱很“自觉”的跟她俩强调了“要保密”。
谢彦还是不放心,多次明理暗里的“暗示”她们要保密。
结果他收到了越绾的一份“保证书”,保证书的最后面还有越绾以及越绾的母亲按的手印。
如今谢彦和越绾住了一个院子里,抬头不见低头见。
原来还很“正常”,自从他收到了那份保证书之后,他见到她便开始尴尬了。
越绾似乎觉察到了他的尴尬,她落落大方的跟谢彦表示,“作为大周的子民,就应该为大周保密……”。
说完之后,她还由衷的赞扬了谢彦。
这般的直白,让谢彦更为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