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溪水潺潺,轻轻拍打着河岸,发出阵阵悦耳的低鸣。
姜九与姚木兰站在溪流旁,凝望着蜿蜒流淌的水流,穿越山谷。
木兰手中握着一叠草图,轻轻指了指溪流与远处梯田之间的距离,“我们要把这溪流的水引到梯田上去。”
姜九眯了眯眼,看着前方的水流,眉头微微一蹙,语气中透着些许担忧:“这儿离梯田大概有一二里地,灌溉梯田需要很多水,单靠人力抬水,根本行不通。”
“所以咱们就要把这溪流的水引上梯田。”她沉吟片刻,随即指向溪流中较低的一段河床。
见姜九面露疑惑,姚木兰目光坚定:“不必担心,这儿的水位低,可以用水车把水提到一定高度,再通过管道将水引入梯田灌溉。”
姜九转身,目光随着她的指引落在了那段溪流上,稍稍思索后,点了点头:“这个办法还行。”
正此时,姚博延驾着一辆木制板车,车轮吱呀作响,稳稳地把一根根粗壮的毛竹运了上来。
随着车身倾斜,竹子“哗啦啦”地滑落下来,堆成一堆,粗大而结实,仿佛它们天生就是为了支撑这项艰巨的工程而存在。
姚木兰站在竹堆旁,从中抽出一张新的设计图,铺开在姜九面前。
她指着纸上的图纸,语气充满信心:“这是我新画的水车设计。你看,这种结构简单而高效,可以将水从溪流中提取到足够的高度,再通过管道流入梯田。”
图纸上,水车的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古老而精巧的水车缓缓转动,水流如丝线般,绵延着沿着管道流向远方的田野。
姜九仔细端详,边看边点点头,眼中闪烁着认同的光芒:“好,我负责把水车的部分做好。”
木兰与之相视而笑,她仿佛忽而想起什么,说道,“对了,今儿我请大伙吃烤鱼。”
在场的数十名黄巾军闻言无不欢呼雀跃。
“兄弟们,开干!”姜九一声召唤,河岸边已热火朝天地忙碌起来。
姜九站在河岸中央,手持图纸,指挥黄巾军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他安排道:“框架部分的竹子要选粗壮的,工序要精准,不能有差池。”
在姜九的主导下,选好了合适的竹子。
众人便开始忙着丈量竹子的长度,精确挑选和切割。
有的需长,有的则需短。
那些粗壮的竹干劈开成两半,“咔啪”一声工匠们小心翼翼地用柴刀顺着竹子的纹理劈开。
较粗的竹子作为主框架,有的竹子根据大小和弯曲度则劈成竹片或竹篾。
稍细的竹竿则被裁成适度的大小,用来支撑起水车的内框。
姜九时而走近,时而停下,低声与身边的工匠交谈着细节。
随着竹子一根根被劈开,地面上堆满了整齐的竹段,错落有致。
姜九不时指挥几名士兵将竹子搬运至工作区将竹节突出部分进行打磨,竹屑洒落一地,空气中弥散开竹子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