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凌刚站定落位,便接到了队友的传球。盖伊立刻如饿虎扑食般张开双臂紧逼上来,试图用压迫式的防守制造压力。
毋庸置疑,他拥有着小前锋梦寐以求的完美天赋——出色的身高、惊人的臂展、强悍的爆发力,再加上一手精准的跳投。球探将他誉为“小麦迪”并非没有理由。但“麦迪”这个标签,某种程度上也像一个隐隐缠绕的诅咒:那些被冠以这一称号的天才球员,大多最终受困于某些精神层面的软肋或防守端的懈怠。
徐凌朝右一个快速的试探步,盖伊过度投入的防守重心顿时被带偏。就在这一刹那,他防守判断上的缺陷暴露无遗。而在他试图调整重心的电光石火之间,那位被他讥讽为“六千万先生”的新秀已经向左横撤一步,起跳出手。
“唰!”
空心入网。
徐凌平稳落地,面无表情地回望了盖伊一眼,用同样平淡却犀利的语气回敬道:“看来耐克付你的代言费,也没指望你能用来防住谁。”
盖伊面色铁青。
“居然上来就单打了。”洛瑞也不知道是在暗示单打的含金量更高,还是在表达不满。“他这么自信吗?”
盖伊当即就上头了,只是说道:“给我球!”
而后就冲上前去。
洛瑞面带无害的微笑,他真不想参与其中,三号秀和八号秀的竞争不是他这种小卡拉米可以插手的。
阵线拉开,盖伊扬手,洛瑞的球便已传来。
对上徐凌,他就像是头捍卫领地的雄狮,亟不可待地爆发出惊人的第一步。
这一步之快,好好把握足可将徐凌过掉。
他的身体素质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他的控球能力,盖伊没有驾驭自身爆发力的控球技术,因此,这一步虽然为他抢占到身位,但根本做不到像样的持续加速从而使自己达到最迅猛的运动状态。
徐凌在德州理工大学的一年进步最显著的并非进攻,而是防守。
鲍勃·奈特从一开始就让他主防对手的箭头人物,并坚持要求每天加练半小时防守滑步。这些日复一日的苦功,铸就了他在疯狂三月中屡次锁死对方核心侧翼的统治级表现。如今踏上NBA的赛场,即便面对盖伊这种在大学赛场难得一见的天赋怪,他依然凭借出色的判断和迅捷的反应死死缠住对方。
在徐凌密不透风的防守下,盖伊勉强起跳出手,自然不中。
米利西奇将篮板拍出,徐凌机敏地控制住球。老人队还来不及回防,徐凌已瞬间锁定快下的老队长杰克逊,一记纵贯全场的长传精准送达,助攻后者轻松上篮得分。
攻守转换的间隙,徐凌看向脸色愈发阴沉的盖伊,轻描淡写地补上一句:“你知道耐克最初给我开了多大的合同吗?”
“什么?”盖伊一时没反应过来,心思还停留在刚才的失误上。
就在这时,洛瑞已经默契地将球发了过来,正好传到盖伊手中,并带着一副看好戏的笑容喊道:“鲁迪,接球!让他见识见识你的本事!”
这句煽风点火的话,混合着徐凌刚才那句没头没尾的挑衅,就像干柴碰上烈火,盖伊的斗志被彻底点燃。
盖伊接球面对徐凌,眼中只剩下篮筐。这一次,他没有任何保留,拿出了浑身解数——一连串极具爆发力的交叉步衔接快速转身,试图彻底晃开空间。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天赋的野性,却又带着点基础不牢的卡壳感,这与相比盖伊而言更高,更快,更长的杜兰特带给徐凌的丝滑感完全不同。
由于运球节奏不畅,盖伊发挥不出速度爆发力的绝对优势。在一对一的情况下,这种依赖本能多于技巧的进攻,被看穿几乎是注定的。
就在盖伊认为终于创造出丝毫空隙,奋力起跳准备完成一记标志性的跳投时,徐凌如同预知了未来,卡准步点倾力起跳,长臂正好封堵在投篮路线上。
“啪!!!”
一记干净利落的盖帽,球被狠狠地扇出界外。
徐凌平稳落地,目光平静地看着一脸难以置信的盖伊,终于接上了刚才的话题,戏谑地说道:“他们给我7年4000万。但我选了阿迪达斯,因为他们不光钱给得多,眼光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