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一位律师所说:“做外科医生也有压力,但方式不同。你不会在手术台对面看见另一个外科医生正试图拆掉你刚缝好的线。而在法律这一行,你的收入恰恰来自与他人的对抗。”
而这,也正是孟菲斯灰熊队一度认定的建队核心——或者说,“曾经的核心”——鲁迪·盖伊,自选秀大会落幕以来便持续焦躁不安的真正原因。
他曾是2006年选秀大会的状元热门,拥有三号位球员所应具备的一切完美天赋,被誉为“下一个特雷西·麦克格雷迪”。然而,他的职业态度、竞技精神与自我激励的欲望却频频受到球探质疑。
要知道,天赋在NBA从来不是稀缺品,自甘堕落的天才比比皆是。在这些质疑声中,盖伊的选秀行情一路下滑,直至首轮第八顺位才被休斯顿火箭选中,随后更是被迅速交易至灰熊,换来了肖恩·巴蒂尔。
这对他来说本是件好事。火箭没有耐心等待他成长,而在孟菲斯,他却能获得最充足的资源与机会。
新秀赛季,盖伊的表现虽尚可,却远未达到惊艳的程度。球队在一片动荡中仍选择将他扶正为首发,而他,却尚未学会如何真正带领一支球队。尽管如此,他内心非常清楚:灰熊终将是他的球队。保罗·加索尔迟早会离开,而球队的未来注定要交到潜力无限的年轻人手中,放眼整个孟菲斯,除了他,还能有谁?
然后,球队抽到三号签,选择了过去这个赛季NCAA最受瞩目的超级新生三巨头之一。
从那一刻起,深深的焦虑便攫住了盖伊。他焦虑自己的地位、焦虑不确定的未来,更焦虑那曾独属于他的,万人之上的特权即将被他人分薄。
训练营开营第一天,盖伊走进更衣室,一眼就看到了同级生凯尔·洛瑞,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凯尔,你为什么那么轻易就把一号球衣让给那个家伙?”
洛瑞抬起头,脸上露出一个圆滑而务实的笑容:“鲁迪,一个号码而已嘛。对我来说,穿几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在场上做出贡献。况且。。。这可是LOGO先生的意思,他非常看重伊莱。我们做球员的,有时候给别人行个方便,也就是给自己未来行个方便,你说对吧?”
不对,这在盖伊看来根本不对。
“你说得倒轻松,”盖伊怒气腾腾地说“那个人对球队还没有任何贡献,倒先摆起架子来了?凭什么他一开口,别人就得把号码让出去?他以为他是谁?”
洛瑞暗自苦笑,这在他看来只是一件小事,但在盖伊这种人眼中,却是事关尊严与地位的大事,不过也对,他们本来就是不同等级的人。
盖伊和洛瑞虽同为2006届新秀,但从踏入联盟的那一刻起,二者所处的世界便截然不同。盖伊是天赋异禀的八号秀,从被交易至孟菲斯起就被视为未来的门面,球队愿意倾注资源等待他开花结果。而洛瑞,作为首轮末段被选中的球员,他的NBA生涯从一开始就是一场艰难的生存战。他深知在这个联盟,尤其是对于顺位不高的球员来说,审时度势、理解管理层的意图并展现出合作姿态,远比坚守一个球衣号码重要得多。
就在盖伊为洛瑞轻易向球队的探花秀的强取豪夺作出妥协而气愤时,更衣室的门被打开了。
他们话题中的主角大步走进来,紧随其后的还有一个壮汉,看起来像是对方的随从。
“早,”他先打了个招呼,随后自然地向洛瑞伸出手,“凯尔·洛瑞,对吧?我是徐凌,你可以叫我伊莱。”
洛瑞几乎立刻站起身,用力地握了握手,脸上堆起热情的笑容:“欢迎你,伊莱。你叫我凯尔就行。”
接着,他转向另一边,同样伸出手:“我想在这里人人都知道鲁迪·盖伊的大名,很高兴见到你。”
另一侧的盖伊,停顿了半秒,才勉强伸出手与徐凌短暂地握了一下,一触即分。
“嗯。”
这位探花秀似乎完全没将盖伊的冷淡放在心上,他转过身,语气轻松地向身旁的随行人员问道:“ROK,我的柜子是哪一个?”
“格兰科勒女士特意交代了,”那位被称作ROK的随从立刻回答,“一号球员,当然用一号衣柜。”
“一号衣柜”这几个字让一旁的洛瑞神色微动,笑容略显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