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威斯布鲁克完成NBA首个场均三双赛季之后,即便始终无缘总冠军,他也已然在篮球史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更何况,此后他又连续两个赛季再度达成这一壮举。
但这丝毫未能阻止他在加盟湖人之后个人声誉的急剧崩塌。当实力开始退潮,巅峰时期所创下的辉煌便仿佛失去重量——要么体面退场,要么遭受球迷写信人身威胁;要么从顶薪一路跌至底薪却仍无人问津;又或者,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你怀着不错的心情主动帮球队试训新人,却只换来一句:“你是谁?”
体育就是如此深情又如此无情的世界。一代人中,也许只有不到十个人,能够将自己的影响力真正传递至下一代。而即便做到了,每经过一代,这份影响力的痕迹也总会逐渐被稀释、最终飘散。最终,所有人都逃不掉被遗忘的命运。
一对一对抗试训,这是NBA存在已久但封存多时的试训项目。
NBA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对一试训,当属当年的姚明。他在全联盟28支球队(当时还没有山猫,湖人也没有派人到场)的注视下展示了自己的技术与潜力,最终凭借无可挑剔的表现,将自己牢牢锁定在状元的位置上。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热门新秀早已不再参加这类公开试训。他们至多只接受少数球队简短而封闭的单独考察,将自己包裹在神秘与期待之中。
对徐凌而言,他之所以愿意在今天接受这样的一对一实战对抗,一方面是因为这是最后一支试训球队,他已无需保留;另一方面,也源于他尚未完全蜕变成那种自小沐浴于聚光灯下、自信到近乎自傲的天之骄子——那种认为只需稍稍展露天赋,就足以令球队倾心的典型明星心态。
于是,徐凌和埃迪·琼斯的一对一对抗在灰熊队的众目睽睽之下开始了。
琼斯将手中的球抛给徐凌,微微压低重心,做出了一个“请”的手势,示意他先攻。
徐凌接球,没有多做迟疑。他打算速战速决,用最直接的方式建立优势——凭借年轻无敌的爆发力,从右侧强突!他右脚猛地蹬地,身体如离弦之箭般射出,第一步快得几乎带起风声。
然而,就在他身体重心前倾,球从地面弹起的那个微小间隙,一只经验老辣的手如同预判了所有剧本,精准地切向他运球的轨迹!
“啪!”
指尖擦过篮球的边缘,虽未完全断下,却足以让球偏离掌控,也瞬间打乱了徐凌所有的突破节奏。徐凌踉跄一步,连忙将球捞回。
电光石火间,徐凌彻底收起了先前任何一丝潜在的轻视。他稳住身形,重新在外线摆开架势,眼神已然不同。
他意识到,眼前这个看似步入生涯黄昏的老将,或许是他踏入篮球世界以来,所遭遇过的最顶尖、最聪明、可能也是最难缠的防守者。纯粹的速度,在他无解的预判和那双似乎能看透一切的眼睛面前,效果大打折扣。
既然快的不行,那就慢下来。
徐凌深吸一口气,节奏陡然变化。他不再寻求一步过人,而是开始运用节奏不断变化的运球来寻找破绽。
琼斯如影随形,并未失位,但徐凌敏锐地捕捉到琼斯重心那一丝几乎不可察的后移。徐凌利用这转瞬即逝的空间拔地而起,教科书般的中距离干拔跳投。篮球划出一道极高的弧线,避开琼斯最后的封盖指尖,干净利落地空心入网。
球进。
徐凌保持着投篮后的跟随动作,看着面前这位生涯充满故事的老将,嘴角微扬,用一种混合着尊重和挑衅的语气轻松说道:“看来,光知道你的名字还不够,得知道你的防守下一步会往哪儿去才行。”
琼斯捡起球,脸上看不出波澜,但嘴里可没闲着:“运气球,小子。那种慢吞吞的跳投,你以为在真正的比赛里能有几次机会?”
徐凌只是笑笑,没接话。
接下来的几个回合,成了徐凌个人进攻技术的浓缩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