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汉广》,不是求而不得的爱情诗,而是不许追逐南方女子的诗。
天子的本义,是让他们,从汉广的南北之分里,给出促进南北融合,放在本朝进行延伸,就是要一份促进草原与中原融合的方案。
虽然朝廷早有思路,并已经在开始执行,但,出题又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这一次的题,真要说难,其实也未必,毕竟答案已经露出了一角。
大梁朝堂对草原跃跃欲试,而草原,只剩下糟心。
短短两年多,草原各部落已经不能停止养羊了,马都受到了影响,如此情况下,又怎能胜过早有准备的大梁?
可要臣服吗?
臣服之后,他们不还是在草原吗?草原的冬天不还是不好过吗?
“他们说,若臣服,会派遣先生来草原支教,草原子民,也能参与科举。”
部落首领们愤怒的表情愤到一半,有些不上不下,十分难受,阿古拉继续道:“西域的棉绒,棉衣,优先供给寒冷的北部。”
“羊毛羊绒价格会降低,但是会继续收,也会传授我们先进的纺织工具,让羊绒能胜过棉绒,不惧严寒。”
“但一切政策要跟随朝廷,也不允许养奴隶。”
中原王朝在律法上,一直都是很重视人命的,死刑甚至是要皇帝亲自盖章通过,才能执行的。
便是官宦人家的仆人,若是不明不白的死了,被告发了,也是能被政敌拿来大做文章的。
像草原这样落后的奴隶制度,中原是不允许的。
各部落的首领们面面相觑,十分为难,除了最后一条,其他听着,真的蛮心动的。
行宫,太上皇含饴弄孙,身体看起来比年轻人还好,“哈哈,朕就说皇帝仁德嘛,看看,连草原上的奴隶,我儿见了都心疼!”
对此,姜衡表示,他只是没有忘记,并时刻警醒,不需要思维的奴隶制度,对中原先进文明体系的野蛮冲击。
当奴隶成为了百姓,当百姓读了书,被当做了人,他们就不会想要再回到奴隶,他们有了思考,才不会被轻易蒙蔽,当做枪使。
百姓,需要启智,草原的,尤为需要。
“所以今年的春闱,还是要多录取一些人。”
大梁,正处于急速发展的状态,自然需要更多的人才。
仁德的圣君对此次科举进行了扩招,天下学子欢呼雀跃。
少有人关注的角落,弘德帝令驻守北部边域的将军,举行了较为低调的阅兵演练。
“威胁!这是威胁!”
可纵然知道是威胁,他们又能如何?
如今开春之际,一旦开战,草原的损失太大了。
“元泰弘德父子,蛇鼠一窝!”
“等等,外面什么声音?”
四月,北地传来捷报:兀良哈部落首领次子巴图联合族人篡位夺权,随即递交降书,对大梁俯首称臣,恳请进京拜见皇帝陛下。
面对兀良哈首领和大王子失望和愤慨的眼神,巴图表示:“阿父,大兄,我这样,才是将部落带到强盛的正确道路,族人愿意跟着我,就是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