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仙大怒,自继位后,鹤仙除了在灭岛一事上强硬,其实一直都很好说话,以至于让一些人忘了鹤仙的本性,贬官,抄家,诛族三件套,三品以上官员的平均年龄骤降到40,下旨开设恩科,弘德十五年录取进士填充官场,弘德十六年的科举也照常进行。】
“这是杀得多狠啊……”
【但鹤仙也不得不暂缓变法,军事上尚且如此,若再一意孤行,民间怕是承受不起,好事也得变成坏事,双方暂时休战。】
[我错了,大错特错。
君权必须要有军权,可只有军权,并不等于君权。
过往的朝堂之所以顺畅,不是我这个皇帝多有能力,而是没有触及到底线,所以能你好我好大家好。
潜之能压下朝臣,除开我的信任和他自己的能力,是因为大家都是规则内交锋,而当我想要变法,注定会打破规则,那么,无论发生什么,都是合情合理,意料之中,是我自己太狂妄了。
摊丁入亩,非一朝之功。
世家,士绅,豪强,不该粗暴的归为一类。
仅我一朝,要做的不是变法,而是将这三股势力消磨,给下一代一个好环境。]
随着天幕中放出来的太宗日记,元泰帝心绪终于没有那么堵了,朝臣们却已经预料到了世家,士绅,豪强他们的结局,一个敢于认错,还愿意慢下来的帝王,他们怎可能承受得了。
[世家,依托的是千年底蕴。
曾经植根朝堂,自前朝,朝堂势力大幅度削弱,如今的世家,除去特殊的几家,与大地主无异。
但又有区别,他们读书更多,更有野心,也更懂规则,不能完全仇视,要分而治之,拉一派打一派。]
[士绅,类似以前的,底蕴稍显浅薄的世家。
退休官僚,举人,养望。乡绅:宗族,地方,基层,与他们密不可分。
最大的依靠,除了退休官僚,当地出去的官员等,便是科举功名带来的法定豁免等权利,过大了,该逐步减少。]
[豪强:民间的地主,士绅乡绅的依附者,随时可以被抛弃,随时可以被扶持,无骨气,易煽动,谁强,谁给好处多,便依附谁。]
【鹤仙收起了锋利的宝剑,却并不意味着,是要宝剑生锈,鹤仙一直在磨刀霍霍。
双方看似达成了默契,可转头,鹤仙便已经开始了复盘。
后来江南纺织业的发展,派遣申国公主魏泱坐镇江南,何尝不是趁机试探江南的情况?
扶持孟家荀氏等底蕴深厚的世家,扶持新的儒家一派领袖,提高法家地位,何尝不是对世家士绅的干预?
便是海贸,亦是扶持新的商人,构建新的环境,新的新型势力。】
【把鹤仙逼到这个份上,元泰帝都不能,不得不说,他们真行。】
【也是自此开始,鹤仙越来越越来越“稳重”,越来越少言,也越来越像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帝王,直到后期,成为一个“垂拱而治”的“老登”。】
【变化有多大呢?弘德三年,鹤仙想要对外出兵,知名貔貅郑无疾表示户部没钱,不同意拨款,鹤仙是怎么做的呢?】
【鹤仙活人气还很足,连续好几天,大晚上偷偷翻墙进郑府,闹着要跟郑无疾算账,表示出征倭岛的军用之需是够的,反正就是要钱。】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