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天小说网

四月天小说网>天幕剧透我是太宗织鹊 > 第40章 仙君(第3页)

第40章 仙君(第3页)

【红薯对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都很强,可以在多种环境下生长,但红薯却并没有成为主食。】

“怎么会?”

【红薯无法满足人体日常所需要的蛋白等营养,长期单一食用必然营养不良,且噎人,过量使用,还容易引起腹胀,胃酸等诸多问题。】

“这些都不是问题!”

若有问题,那也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外来作物,不能成为主食很正常,但这红薯,就凭借红薯的产量,能解决大部分的温饱,这就够了!”

什么长期单一食用,能一顿吃饱,让底层百姓饿不死,这就足够了!就已经是天大的造化!

这阿婆主,什么都不懂!

“这后世,定然很富裕。”

人老成精的老大人们,从那年轻阿婆主的视频风格就能看出来。

“是啊,若不富裕,也不会显得……”显得脱离了大梁的民生,太过于高高在上的评判。

“富裕好啊,富裕的后世,仍旧食用着我们大梁寻回来,改良出来的作物,这不正说明,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值得吗?”

这不就是传承的意义吗?

而且,“红薯不能成为主食,那前两个呢?”

【不过,即便如此,也不可否认,玉米,土豆,红薯,这三大作物的引进,救活了无数百姓的性命,也塑造了大梁相对于之前朝代,更为持久的盛世。】

“彩!”

“老天有眼!”

“陛下万岁!太子万岁!”

纵然民间激动之时,说出不少僭越之语,可无人在意这一点僭越。

因为天幕,带来这样盛世的前提,是弘德帝派人开辟新航路,是弘德帝让农事官专注于外来作物的本土化改良,是弘德帝那超越世人的眼光,是如今的太子——承天之运。

【也是因此,纵然已经不是弘德一朝,可仍旧陆陆续续,有民间的百姓,为鹤仙建庙,为李康将军建庙,为周均等主导外来作物改良的农事官建庙。

他们靠的,不是文人的歌功颂德,而是还哺天下百姓。

人在做,天在看,天意,即民意,人民,不会忘记将他们拉起来的人。

大梁太宗文皇帝姜衡一生修仙,弘德后期,于朝臣而言,甚至一度有“昏君”的苗头,可自始至终,太宗文皇帝一直没有忘记百姓,于是百姓也没有忘记他。

太宗文皇帝想要成仙,那百姓为其建造庙宇,助其成仙。】

这是何等的民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