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鸿渐退下后,永安帝便没了耐心再等徐门相斗,亲自挑选了一波口供出来,如同秋风扫落叶般迅速将涉及谋逆的徐门大半官员抄家流放。
如此大范围清扫过后,朝中空出了大多位子,焦志行与刘守仁的争斗也正式拉开序幕。
焦志行本以为凭着他的势力,能吃到大多数利益,可真正交手了才发觉自己竟只胜刘守仁一筹。
空出来的六部关键位置,竟被刘守仁抢走了近半。
进入十二月,焦志行正式接任徐鸿渐的首辅之位。
本以为登上高位,自己终于胜过刘守仁一筹,可刘守仁立刻给天子提议增添内阁成员,且提议的几个人里,除了其门生故吏外,还有胡益。
大梁朝内阁满员为六人,只是从未有满员的时候,如今内阁只两人,必定是忙不过来的,永安帝便答应再添一人。
此时的大梁内阁选拔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皇帝任命,另一种就是文官集团推荐,即廷推。
皇帝任命的官员,多被打上奉承天子的名头,纵使入阁了也被人瞧不起,与之相比,通过文官们集体推举进入内阁才是名正言顺。
虽是刘守仁提议增添内阁成员,身为首辅的焦志行自是也会提名自己人。
此消息在京中一传开,各个官员们便纷纷往焦志行和刘守仁府上跑,以期能抓住机会。
在一片热闹中,剩余只三成左右的徐门官员却没有任何动作,仿佛一群苟延残喘的鹌鹑,丝毫未引得他人的注意。
廷推当日,凡京中三品大员皆到场,需从三人中选出一入阁人员。
首辅焦志行提议的,乃是户部左侍郎袁书勋。
袁书勋学识渊博,又在官员中极有威望,又有首辅焦志行举荐,是此次主推人物。
刘守仁举荐的工部尚书何方祈,因有整个刘门的支持,也是颇有希望。
此次主要是焦门与刘门势力的正式对决,至于已被打残了的徐门人选胡益,不过是个陪跑罢了。
大殿内,气氛剑拔弩张。
暖阁内。
永安帝看着奏章上焦志行的批复意见,道:“焦志行最近颇为辛苦啊。”
旁边伺候的汪如海笑着应道:“自焦阁老升任首辅后,便一直在值房留宿,好些日子没归家了。”
永安帝看了眼堆积在桌案上的奏疏,仿若随意闲聊般道:“廷推开始了吧?”
“这会儿应该要出结果了。”
汪如海见永安帝歇下了,边应着话,边让内侍重新泡碗热茶端到天子手边。
永安帝将奏疏放下:“依你看,此次谁能入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