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父亲是翰林院侍讲戴梓?”
目光如炬,贾琰嘴里吐出了一个名字。
“是。”
戴京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原来如此。’
贾琰恍然大悟,戴梓是17世纪至18世纪早期东方最杰出的火器人才,研制出了连珠铳、子母炮等多种火器,证明了东方火器不亚于西方。
只可惜,他的才能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国朝对于火器的研制并不重视,多用于守城、舰船。
“我看这里都是火绳枪,没有燧发枪吗?”
“西夷都已经普遍列装燧发枪了。”
“燧发枪?”
戴京想了想,有些不确定道:“贾校尉说的可是自生火铳。”
“对。”
贾琰点了点头。
早在明朝末年,毕懋康制造出了燧发枪,将这种新型火铳命名为‘自生火铳’,并收录到他所著的《军器图说》。
“贾校尉。”
迎着贾琰的目光,戴京苦笑道:“大乾开国之初,仿效前明,设立京军五军营、神机营、三千营。”
“工部研制的火器大多供给神机营,元从一役之后,太上皇设立了十二团营,京营名存实亡。”
“这里的火铳并非是列装军队,只是昔日太上皇围猎之用。”
“除了用于九边的火炮之外,其它火器都不是由工部制造,户部也不会拨付额外的款项。”
“福建水师、广东水师都是自行采购,金陵水师。。。。”
剩下的话,他没说出来,在场所有人都明白了。
国朝火器除了用于守城,剩下的就是舰船,北方并未设立水师,主要是因为不存在来自海上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