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的谭海自然也是不愿意临阵脱逃的,随即附和:“团长,自当兵时候我就跟着你,今天不就是一个死吗,你就让弟兄们都在一块吧。”
孙毅的眼眶有些微红,他不再说话了,同村子里的枪声相比,此处却又显得如此宁静。
“团长!团长!”
右手边的一栋民居的巷子里窜出一个战士,一走一瘸地跑了过来,语气有些哽咽地喊着:“鬼子有装甲车,向营长快顶不住了,恳请支援!”
一听这话,身旁几人齐齐把目光对准了孙毅,此时警卫排是他最后的部队了,孙毅深吸一口气,决绝道:“娘的,都是好样的,重伤员躺着别动,其他的能扛得动枪的都跟老子来!”
而在村子的主干道上,日军已经凭借着九一式装甲汽车的掩护,大队的步兵已涌入沙岗,碾着坑坑洼洼的路边,这辆装甲车深入村道,如入无人之境。
这辆搭载6mm装甲的铁壳车足以抵御来自没有重火力的孙团官兵的子弹,两侧房区打来的子弹在铁壳上噌噌作响。
车上的三挺轻机枪所带来的强悍火力更是压的战士们几乎抬不起脑袋。
孙毅带着警卫排刚往外没几步,前方的枪响越来越密,枪响之余甚至能听到鬼子发了疯冲锋的咆哮声。
“散开,都散开,找制高点!”孙毅手一抬,将仅存的战士们布置到路的两侧,由于没有掩体,还是只能借助这嶙峋的建筑进行抵抗,“都给我把手榴弹集中起来,方参谋,你到前面去,让向承宇退回来,把鬼子放进来!”
“是。”
方文坚轻应一声,猫着身子沿着左边的民房朝前边搜索而去,手里提着一杆步枪,循着楼上的枪声,方文坚抵达了一处复式民楼。
这座民楼外墙已经崩塌,东面的墙体破了一个巨大的不规则缺口,上楼的步梯暴露在视野之中,方文坚快步上楼,在二楼的转角处有一处小窗,窗边向承宇正弯着身子窥视着正在行进着的日军。
和这个小窗正对着的另一侧民居的二楼,响着零星的枪声,细眼望去,是谷川宁带着其他几个弟兄。
“方参谋,你怎么回来了?”
听闻脚步声,向承宇心头一紧,赶紧回头,正见方文坚踱步上楼。
“团长命令我们撤,这装甲车我们拿他没办法,只能放到后面去拿手榴弹招呼!”方文坚的手一把搭在向承宇的肩上,“让战士们边打边退!”
向承宇收起架在窗台边上的机枪,又朝着对面摆了个撤退的手势,对侧的谷川宁当即会意,引着战士们下楼后撤。
边往回跑,向承宇哭丧着脸,骂道:“这狗日的,枪打得准不说,这装甲车愣是一点办法没有!真他妈的操蛋,白白死了那么多弟兄!”
不得不说,战争初期的日本兵的单兵素质可以用恐怖著称,他们经历了系统的军事训练,有着丰富的实战经历,同时内心底有近乎痴狂的天皇崇拜。
据说在抗战早期的时候,想要抓一个日军俘虏难如登天。
而这辆在路上疾驰的装甲车呢?这绝然算不上国际军工界的领先产品,只有6mm的装甲决定了它不具备对抗重火力的能力,但日军吃准的就是中国军队甚至连基本的火炮都不具备,即便是手榴弹都是紧巴巴的使用。
可以说,对于中国战场的研究,日军极其聪明,他们非常善于利用火力和素质上的优势,最大程度上给中国军队造成伤亡,减小自身的人员损失。
对于攻坚,日军的策略十分简单,先用炮火摧毁我军工事,打击我军关键火力点,随后在装甲车或坦克的引导下,利用步坦战术正面突破,两翼迂回,这一套即便是明牌来打,中国军队也是吃不住的。
公所路段的孙团官兵已蛰伏待命,两侧的屋楼几乎层层设置了火力,孙毅如同撒豆子一般,将最后的这不到百人的兵员彻底投入到这个坟场。
伴随着正面向承宇的撤出,装甲车一路畅通无阻,呜呜地开动过来,后排的日本兵呈行进队列,紧紧跟着装甲车的尾翼,并警惕地向两侧扫视着。
令鬼子兵没有想到的是,一杆杆黑洞洞的枪口正顺着这些肉眼看不见的窟窿伸了出来,和他们鏖战一日的这支中国军队仍没有放弃抵抗。
竹石清打量着这支突入至沙岗的日军部队,数来应该是两个小队的兵力,在向承宇的不断袭扰之下,现在减员也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