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早时,宫里拖出去了一个道士的尸首,说是针灸无用,天后下令用了三百廷杖,所以这人没熬得过去。”
这句话里面信息量较大,武安默默思索片刻,问道:
“头风,是因为这几日的事情?”
要是皇帝太过于反感,那武安也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策略,免得弄巧成拙。
这话问的其实相当大胆,等于是在刺探宫中消息,但老宦官只是轻轻摇头,道:“河西快马传报,说。。。。。。李敬玄贸然麾军出击,中途粮道遇袭,折损过千,前军二万人粮草悉数焚灭。”
战报上,应该有更多的内容,但老宦官并没有继续说下去,武安低头沉吟不语,思索着这点消息。
当下与唐军对垒的吐蕃军队主帅名叫噶尔·钦陵,也就是俗称的论钦陵,统兵能力极强。
在武安离开河西前夕,黑齿常之和其余少数唐军将领率军冒死夜袭,击溃了吐蕃军队的包围圈,唐军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而且因为唐人本身军队兵力依旧充足,丧失了大片土地控制权的唐军反而有机会更全面的重新组织兵力,每一座城池和烽堡里面都屯驻有大量的战卒和辅兵,导致吐蕃人一时间再难以前进半步。
现在李敬玄八成是想用一场胜利为自己洗白,但坐在他对面的吐蕃人毕竟是论钦陵,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战机。
对于武安来说,唐人所爱戴信仰的,他未必能会报之同情,但唐人所切齿痛恨的,武安反倒是很容易感同身受。
自己毕竟也在河西厮杀过。
如果黑齿常之在自己身边,应该能分析出更多东西,武安只能尽力思考自己能借助这事拿到什么好处。
李敬玄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自己能不能借这机会,把他永远踹下去?
“武都尉?”
老宦官轻轻唤了一声,他指了指殿门:“奴,就先进去通报了。”
武安点头道谢,没过片刻,老宦官便重新出来,唤他入内说话。
天后背靠着一道屏风,果然正面露疲倦之色,打着哈欠。
抬头看见他来了,示意身边的人都出去,不过等武安跪坐在她面前后,她语气倒是轻快了起来。
“你从河西回来,那边战况究竟如何?”
“臣在河西不过是一介武夫,只知道阵中血战,不解敌我两军兵情。”
天后轻哼一声,随手扔过来一卷文书,不紧不慢道:“不管对不对,本宫都要听听你的看法。”
文书上,写的是战报。
武安低下头,默默看了片刻,装作文化有限的样子,看的很局促,但最终还是放下文书,缓缓道:“娘娘想听什么方面的话?”
“随你说。”
你的朋友李敬玄在河西战败了,现在需要你来安慰他,接下来请不限题材,写出一篇约八百字的小作文。
“臣这几日听娘娘的话,读了一些书,也向狄公以及黑齿常之等人请教过类似的话。”
武安组织了一下措辞,说道:
“自从先前吐蕃吞并吐谷浑等族,势力越发膨胀到青海一带,边关烽火四起,才有当今天子下猛士诏,不拘出身,征募天下十万余健儿奔赴河西,其中便包括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