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顾不得歇息消食,而是开始进行明日售卖吃食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熬猪皮冻。
而熬煮猪皮冻的首要工作是处理猪皮。
猪皮是肉铺对外售卖猪肉之时,那些觉得猪皮炒不烂、嚼不动的客人要求去皮时剩下的,大小不一,部位不同。
但都需要洗涮干净,配上生姜汆烫去腥,再用刀刮掉猪皮上面粘连的薄薄的肥油,以及外皮上残留的些许猪肉。
这是一个细致活,讲究技巧,有些人也讲究眼力。
但这些难不倒素日鼓捣美食的赵溪月,在她灵巧的双手之下,不过一顿饭的功夫,买回来的猪皮已是处理的干干净净,切成了细细的丝。
猪皮丝配上生姜片冷水下锅,大火煮开,小火慢炖。
这样的炖煮需要将近一个时辰。
在此期间,赵溪月开始做第二件事情——发面。
此时没有快速发面的酵母,唯有次次相传,每次发面时留下的小块面团持续发酵生成的老酵子。
这种老酵子发酵缓慢且持续时间长,更受环境温度影响极大。
像这样还称的上寒冷的初春天气,发酵时间基本要持续整整一个晚上,而且还需将面盆端进相对温暖的屋内才行。
而和面时,更需讲究温水和面,配比得当,放些许盐巴提升韧性,盆光面光手光……
面和好之后,更需盖上笼布,讲究密封发酵。
待面盆端进了屋内,又往灶中添置些许柴火,赵溪月查看锅中猪皮丝熬煮的状况。
猪皮熬煮时独有的香气正通过热气幽幽地往鼻孔中钻,而锅中的汤水,也因为不断地熬煮,渐渐由清澈变成乳白。
直到搅拌多次,猪皮熬煮的差不多,赵溪月这才熄灭了灶中的火,将锅中的猪皮丝连带姜片一并都捞了出来,只留下乳白且略显粘稠的汤汁,盛入陶瓷盆中,盖上了木盖子,静等凝固。
之后,洗涮铁锅、擦洗灶台……
赵溪月更是又用锅底灰配上灶中的草木灰一并泡上了水,预备着明日做些碱水来备用。
收尾之事尽数完成,又洗漱一番之后,赵溪月这才披着满身的星光和寒意,回到屋中。
将面盆放在床上,确保一定的温度,赵溪月这才躺到床上,盖上棉被,闭上了眼睛。
自成为死而复生的赵溪月,一路往汴京城的途中,她依靠双腿赶路,一路风餐露宿,十分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