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永看向别家已经灌好的水田,风一吹,便泛起涟漪,他感叹道:“如今真是好了,浇地多省事,不用提水不用拉水。”
裴曜笑道:“可不是,到底是水车方便。”
一旁的长夏也想起十年前和家里人浇地灌溉的场景。
那会儿他和裴曜都小,挑不动水,只能带着裴曜做些送饭送水的杂活。
这边的中等田地势较高,即使从河边挖了水渠引水过来,但水流弱,人力也得用上。
大人从河边挑了水,一路走到自家田中,将水一桶桶倒进来,又累又热。
稍微省力些的,就是做两个大水桶,放在板车上,灌满水让毛驴骡子拉着,到地里后再倒出来。
不过这样的记忆没有维持太久。
他十岁那年,朝廷大兴水利,他们这儿也沾了光,县衙里的老爷带人来巡查,给沿岸的村子都修了水车。
从那以后,只要不是大旱,河水退位干涸,水田灌水一下子变得容易了,收成自然也高了些。
十里八乡的村人都感恩戴德,无不称颂县令和朝廷的德政善行。(buduxs)?()
?想看茶查查写的《裴家夫郎》第61章吗?请记住。的域名[(buduxs.)]?『来[不*读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buduxs)?()
不过旱田那边,因离青眉河远,地势偏高,尽管也挖了水渠,渡槽有活口可以架过去,还是得人力一同运水浇地,才更快些。
水田这边能腾出手,不用再下苦力,因此旱田那边辛苦些,倒也没什么。
至少天热的时候,水田灌水一个人就足以应对,其他人就能去旱田那边忙。
说一阵子话,等水流到尽头,蓄足够了,长夏和裴曜拿起铁锹,挖泥堵住水口。
另一边,裴永先在自家地头前的主渠忙碌,铲了些泥筑起一道小泥墙。
不然水会顺着主渠一直往前流。
随后他挖开裴曜在前面筑的小泥墙,水哗啦啦流过来,进入他家的水口之中。
·
在地里干活,衣裳不免沾了些泥点子,裴曜说只换衣裳不爽利,想洗澡。
才半上午,院里晒的两大盆水还没热,长夏只好给他烧水。
裴家其他人都不在,不是打柴就是打猪草去了。
早起出门时,两人就带了钥匙。
等一锅水烧好,长夏朝外面喊一声,正在院里劈柴的裴曜放下斧头,提了空桶进灶房。
两人一个提热水一个提凉水,很快将水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