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母那边在知道阿瑶也病倒,还是得了很严重的病,且有传染的嫌疑,这让她恨不能让阿瑶直接搬离家里。
还是于父劝说,她才没这么做。
只是越发躲着阿瑶的院子走,别说踏足,连多看一眼那边,都觉得不好。
于家人少,于长青和冯珍珍还去了京城。家里就只有于父和于母两个人,这就方便于父做许多的事情,自然也就没人察觉。
所以,
等到冬日里的某日。
于父宣布阿瑶病亡。
也没有引起太大的注意,外头的人知道消息,也只是安慰两句。因是未嫁而亡,一应的丧仪之类,也不能大办,只能按照夭亡,让人寻了个山清水秀之地,埋了便是。
阿瑶‘死’后,于母那点迟来的母爱,倒是涌了上来,很是掉了几滴眼泪。
不过更多的还是害怕。
毕竟养女死了,来日里到了京城,若是真碰到她亲生父母,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麻烦?
于父也往京城那边去了信。
不过那个时候,距离阿瑶身死已经过去半年的时间,于长青那边已经参加春闱完毕,正在等待成绩。接到于父的家信,知道妹妹因病夭亡。
到很是伤心难过了一番。
冯珍珍对阿瑶这个小姑子的感观还是十分好的,毕竟在家婆母为难她的时候,小姑子帮了自己不少,如今得了她因病夭亡的消息。
别说夫君这个做兄长的受不了,就是她心里也很是难过了一番。
心里惋惜不已。
……
阿瑶离开于家后,就没再去想于家的事情。
在她离开后,就已经和于家无甚关系。
带着红烛和菖蒲,一路往西南而去,不过一日的时间,便从嘉州到了平城,在这里休整了两日,补充了补给,还另外又买了匹骡子,以防万一。
阿瑶是做了房车。
现如今马受管控,且价格昂贵,骡子就是最好的代步工具。
从嘉州出发的时候,是四匹骡子,两个马车,其中一个是专门用来放置行李的。因为要长途跋涉,再加上巴蜀这里的地形其实是很恶劣。
为了以防万一,才多买了。
反正她不差这点钱。
这个时空是个相对比较平和的地方,大宁建朝虽然才不过五十多年,但却已经有了盛世之象,尤其是现任宁帝登记后,是个勤政爱民的有为明君,下达的几条政律,现在看虽然看不出,但长远下来,对大宁却大有裨益。
天下既是还算太平,阿瑶这里也早就已经把武力值给捡起来,自然不用太担心安全的问题。
因为就她现在的武功,在这里已经够用了。
这里是恩怨情仇时空,不是高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