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中旬的风已带了凛冽,卷着戈壁滩上的沙砾,打在驼队的铃铛上,叮当作响地往西去。
范熙裹着件月白镶银边的斗篷,斗篷下摆沾了些灰黄的沙,却丝毫不掩料子的顺滑。
他侧坐在骆驼上,望着远处天际线处连绵的赭红色山峦,那山在夕阳下泛着暖金,与记忆里数年前初见时的苍茫又添了几分柔和。
“公子你看!那摊子上挂的是什么?”阿九的声音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亮。
他勒住马,指着路边一个支着五彩毡布的小摊,眼睛亮得像落了星子。
他穿着件靛蓝短打,袖口磨得有些发白,裤脚却仔细地束在软靴里,此刻鼻尖冻得通红,却顾不上搓一搓,只一个劲地往前探。
阿十比他沉稳些,却也忍不住扯了扯李嬷嬷的衣袖,声音里藏不住雀跃。
“嬷嬷你瞧那琉璃珠,府里库房里摆着的同款,去年张管事说要二十两一颗呢,这摊上堆得跟石头似的!”
她梳着双丫髻,鬓边插着朵干花,是路上随手摘的,此刻那点枯黄倒衬得她脸颊更显粉嫩。
李嬷嬷抬手拢了拢头上的青布包头,露出的鬓角已染了霜白。
她往那摊子扫了眼,嘴角难得牵起个浅淡的弧度:“瞧你们俩,跟没见过世面似的。”
话虽这么说,眼角的细纹却柔和了许多,她悄悄往客栈墙角瞥了眼。
那里的砖缝里,插着半片染了朱砂的芦苇叶,是她这一路都在留的记号。
算算脚程,接应的人该到了。
范熙见状轻笑一声:“既然喜欢,便去挑两件吧。”
他翻身下骆驼,斗篷的流苏扫过地面,带起细沙。
阿九、阿十欢呼一声,翻身下马就往摊子跑。
不过片刻,阿九举着个巴掌大的铜制小骆驼回来,献宝似的递到范熙面前。
“公子你看这手艺!眼睛是用黑曜石镶的,才五个铜板!”
他说话时,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散得极快,鼻尖的红更重了些。
阿十则捏着串葡萄紫的琉璃珠,珠子在夕阳下流转着剔透的光,她小声道:“我瞧着这东西价格不菲,却只两个铜板。”
李嬷嬷在一旁数着铜板付账,看着两个孩子雀跃的模样,眼底掠过一丝欣慰。
这一路风餐露宿,能让他们这样开怀的时刻,实在太少了。
往前再走半里地,便见着家客栈。
客栈的门脸是用夯土筑的,挂着块褪了色的木匾,上书“西来驿”三个大字,字缝里嵌着沙,倒有几分古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