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觉得我们不可能胜利,还不是胜利了!
这种电影不能糊弄的。
陈时平拿着铅笔在纸上画来画去,对于每一个分镜都是斟酌再三。
现在重新找演员,正好有时间把分镜头给完善一下。
“水门桥这段戏画面要暗,在构图上要简约一点,镜头要稳,坚不可摧的感觉一点要出来。”
“建筑要够大,我方人少,但是一次次冲击,要对比出那种视死如归的决心和保家卫国的信念。”
“但是也要注意一点,这一场不能刻画的太过,对面的战损一定远大于我们,不然也不会一次次修桥了。”
陈时平和冯晓宁一点点的讨论,从第一次战役到战争的第二阶段的上甘岭,每一场主要战役都会涉及到。
一共三部,一次性拍完所有关键的战争节点。
陈时平想过以一个小队为主线来拍摄,就像是后来的长津湖。
但是后来想想还是算了,从战争的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很多部队番号都没了。
就像是上甘岭,最开始的时候,一个连一个连的往里填啊。
这是一场接力赛,一场用生命接力的战争。
三部三个主角团。
第一部拍第一、二次战役,第二部拍摄第三、四战役,第三部拍摄第五次和第二阶段胜利前的惨烈战役。
每一部都会减少刻画单个角色的镜头,每个人物都会有出彩的地方,也不会去拍摄什么角色成长。
又不是为了捧人来的。
这场战役里的人哪一个不是在血与火中锻炼出来的。
这样做的话观众视角稍微分散一些。
但是能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战役本身,而不是某一个角色的魅力。
电影不好拍,不过慢工出细活,现在把准备工作做好,回头能拍的更好看。
一直忙到十二点多,陈时平和冯晓宁才停下来。
“叫点东西吃吧。”冯晓宁揉揉肚子说道:“疙瘩汤怎么样?”
“行,西红柿的吧。”陈时平也有点饿了。
打电话给前台之后,没多一会就送来疙瘩汤了。
分量很大,一份就够陈时平和冯晓宁吃了。
酒店还多送了一份烧烤,看起来味道也不错。
陈时平笑着说道:“还是东北的酒店接地气,这要是在京城,只能上一小盅。”
“接地气?”冯晓宁愣了一下觉得这个词很贴切。